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子女今何在?1、儿子钱永刚,回国后在国家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上作出突出的贡献。 2、女儿钱永真,定居在美国,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偶尔回国参加一些活动,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非常低调。 3、孙子钱磊,目前已经是一名少校参谋。跟爷爷钱学森早年一样,公开的身份信息非常少。 4、曾孙女钱珍仪,如今,钱珍仪已经初中毕业,就读的高中是北京一零一中学,全国百强名校。 1956年,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在此之前,他的研究生涯大部分在美国进行。 1935年,钱学森抵达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航空工程。 在完成硕士学位后,他没有停歇,继续在加州理工学院追求更高层次的研究,师从航天工程的先驱冯·卡门,两人共同研发出了著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钱学森与冯·卡门一同前往德国,搜寻和审讯了诸多空气动力学和火箭科学的专家,包括为纳粹德国工作的冯·布劳恩。 战后,他的论文“一万里火箭成为可能”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作为一名世界顶尖的火箭科学家,原本可以在美国继续享受优越社会地位。 钱学森在美国曾任多个重要职务,然而,在他计划回国的关键时刻,美国政府竭力阻拦他的离开。 1950年,钱学森和妻子在尝试回国时被美国海关扣留,他的私人日记被当做可疑文件,未经许可即被逮捕。 尽管后来获得了保释,但他仍被美军以各种理由拘留长达五年之久。 与此同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了解到钱学森的困境后,坚定要将其接回国内。 在政治斡旋下,甚至提前释放了朝鲜战俘作为交换的筹码。 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结束了在美国的艰难岁月,回到了中国。 归国后,当时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缺乏经验的科研人员和先进设备。 他访问了全国各大工厂,在深入了解后,钱学森向中央领导提出了关于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详细报告,特别强调了火箭技术与喷气式飞机技术的重要性。 报告中,钱学森基于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分析,他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国应当首先发展能够为国家带来战略优势的导弹技术。 钱学森曾回忆,当时连基本的加工机床都不齐全,他们靠老师傅手工制造许多复杂的火箭部件。 钱学森带领团队制定了“八年四弹”的计划。 在1956年,他全力推进火箭技术的研发。 最关键的技术难题之一是拉瓦尔喷管的制造问题。 这种喷管因其特殊的设计和制造难度被视为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分。 面对设备粗陋、技术落后的现状,钱学森决定采用爆炸力学技术,通过在模具上钻出小孔并利用爆炸力形成喷管特有的形状。 此外,钱学森还指导团队克服了多种生产难题,终于在1957年底,中国科研人员成功仿制出苏联的P-2型导弹。 仅仅三年后,东风一号导弹在西北大漠靶场成功试射并击中目标。 尽管东风一号的试射取得了成功,钱学森却意识到单纯的模仿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 到了1980年,中国的导弹研发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钱学森的推动下,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成功试射,钱学森的这一成就,被美国的火箭专家克拉克评为当代无人能及。 钱学森的的妻子蒋英母亲是日本人,因此蒋英具有一半的日本血统。 她在任何文艺舞台上都能够成为焦点。 她具有着古典美人的特征。 在浙江杭州,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一位知名的军事理论家,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年幼的蒋英与钱学森有了频繁的交往。 蒋英的才华和美貌同样赢得了钱家的喜爱,钱家甚至一度希望通过过继将蒋英纳入钱家,尽管这一计划最终因蒋英母亲的反对而作罢。 蒋英不仅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她的足迹也跨越到了欧洲。 在德国柏林,蒋英的音乐才华还让她获得了柏林大戏院的青睐,并且与留音片公司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同。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她离开德国,转而在瑞士继续她的音乐生涯。 1947年,蒋英返回中国,举办了她的首场演唱会。 此时,钱学森已经从美国归来。 钱学森在美国的学习期间,一直未能忘怀蒋英。 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此时他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虽然与蒋英多年未见,彼此间稍显生疏,但蒋英很快活跃了气氛,甚至提议为钱学森介绍婚配对象。 尽管如此,钱学森的心思早已定位于蒋英,。 在国内,许多家庭希望与他联姻。 然而,钱学森对所有介绍的女孩不为所动,他的心早已属于蒋英。 在钱学森成功求婚后,钱学森急切地希望与蒋英一同返回美国,蒋英比预期晚了一个多月抵达波士顿。 抵达美国后钱学森个人生活变得更为整洁,出席社交活动时的着装也显得更加得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英不仅在家务事上承担了更多,甚至还包括了钱学森的日常穿着打理。 钱学森也开始为蒋英做饭。 两人同舟共济,直到生命结尾依然是彼此的依靠。 参考文献:[1]史秉能,汤珊红,赵柯然.钱学森指引科技情报工作现代化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4,47(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