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林徽因八岁的儿子梁从诫问她:“妈妈,如果日本人打过来我们该怎么办?”

通政录历史 2024-10-31 12:39:43

1944年,林徽因八岁的儿子梁从诫问她:“妈妈,如果日本人打过来我们该怎么办?”   谁也没想到的是,林徽因却不动声色的回答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文人总会有归宿的,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嘛?”   当时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才8岁,还在上小学,他有些焦急地问道:“妈妈,难道你就不管我了吗?”   林徽因蹲下身子,抚摸着梁从诫的头发,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妈妈也顾不上你了。”   1944年11月,离抗日战争结束虽然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但丧心病狂的日军还企图通过攻占重庆来迫使我国投降。   为此,日军从缅甸一带北上,想入侵我国西南地区。   1940年,为了安全起见,林徽因和丈夫、孩子已经从云南转移至四川某个村庄,但日军战机还是时不时会从头顶掠过,日军的威胁依旧存在。   四川的夏天比较闷热潮湿,转移至四川后,林徽因的身体状况也受到严重影响,她患上了肺病,每天都会剧烈的咳嗽。   林徽因在美国有个朋友,得知林徽因艰难的处境后,便给她寄了一笔钱,还建议她和家人来美国避难。   凭借林徽因的才学,想在美国定居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谁知林徽因却连连拒绝:“祖国有难,我怎能弃之而去?”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同样表示愿意与祖国共存亡。   林徽因与梁思成都属于民国时期的文人,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秉持着深切的爱国情怀,继续为祖国的建筑事业而付出。   林徽因与丈夫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探访、勘测古建筑超过两百多座,一个柔弱的女子,四处爬房梁,攀屋檐,不断做绘图记录,让无数男子都自愧不如。   林徽因与丈夫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写下《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这两本凝聚中国数千年建筑技术与艺术精华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怀着激动地心情参与了新中国的恢复和生产建设。   她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在国徽的设计中,林徽因认为国徽应该包含民中华族的特性和革命的精神。   她选择以壁作为主体,壁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品,可以突出民族特性和国徽的重要性。   国徽问道颜色上是红色和金色,红色象征革命精神,金色代表金黄的麦田,是农民的象征。   中间是天安门城楼和五角星,显示出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印领下将逐步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1953年北京准备拆除牌楼,林徽因得知消息后急忙出面阻止,她认为古城墙拆容易,再建可就不是古建筑了。   但负责人却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拆了牌楼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古建筑是旧时代的残留,拆了就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林徽因后来又多次奔走,写了很多信件,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古建筑更深刻的认知,从而避免这些珍贵历史文物被拆除。   但可惜的是,林徽因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北京牌楼的拆除。   1955年,这位为中国建筑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民国万人迷”的奇女子林徽因因病去世。   她心系祖国,愿意为祖国而奉献牺牲,用巾帼英雄来形容她一点也不过分。   对于林徽因,很多人都只停留在她曾经的爱情故事上,却很少有人了解过。   林徽因其实也是一名爱国英雄,她爱情之外的爱国事迹,也足以青史留名。

0 阅读:1
通政录历史

通政录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