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脱口秀”表演具有替代释放“本我”的“嘴替”性质,那些以出售霸凌为生的蹩脚演员,自然会被心怀怨毒的群体视为“我们的人”,在事实上,它也确实在为这个群体“拿钱发声”。然而,该演员的收入越高,越受到追捧,说明该群体怨毒心理越重,社会对立程度越高,该群体的社会生存处境越艰难。而该社会群体的处境越艰难,则怨毒心理更重,给该演员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关注度。
然而,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在1002篇媒体对相关新闻的报道中,对这一现象持中立态度的为873篇,持支持和赞成态度的为123篇,明确持反对和批判态度的只有6篇,占比不足1%。“向下踩踏的语言霸凌”作为本不属于“脱口秀”一部分的特殊环境产物,煽动仇恨,加剧对立的社会模型机制如此明显,却能在演艺界横行无忌,还能让媒体界噤若寒蝉,这种怪现状,难道不该引人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