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75岁的李宗仁迎娶26岁的胡友松。新婚之夜,李宗仁满怀欣喜地推开婚房门,却发现胡友松站在门口。见到李宗仁,胡友松立马说道:“我们分开睡,不同房”。 1939年,一个特殊的女孩降生在上海滩,她就是胡友松。 六岁那年,胡友松患上了严重的湿疹。为了让女儿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养病,母亲将胡友松送到了北方姨母沈文芝家中。 其实姨母起初是不愿意收留外甥女的,但胡蝶送了她一盒珠宝作为谢礼,姨母才勉强同意。 然而,沈文芝是个败家女,她很快就将那些珠宝挥霍一空,甚至连胡友松的大学学费也未能幸免。 胡友松在姨母家依然得不到应有的疼爱,反而要忍受姨母的冷眼相待,内心的创伤进一步加深。 随着时光流逝,胡友松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美丽动人。 许多男士向她投来爱慕的目光,但由于过往的经历,胡友松对感情十分警惕,害怕受到伤害。她渴望被呵护,被疼爱,却又不敢轻易敞开心扉。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胡友松对待爱情总是患得患失。 直到遇见那个上海男医生,胡友松第一次感受到了恋爱的滋味。 那个男人彬彬有礼,风度翩翩,对胡友松关怀备至,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曾许下海誓山盟。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两人便因种种原因分手。 这段感情给了胡友松莫大的打击,让她对爱情更加迷惘。 分手之后,胡友松的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她变得郁郁寡欢,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日以泪洗面。连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无心医治病人。 胡友松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不知未来该何去何从。 就在她身心俱疲,几欲放弃之际,命运悄然送来转机。 此时的李宗仁正处于人生的暮年,作为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强人,如今的他却因妻子离世而感到孤独寂寞。 李宗仁恩爱了半生的伴侣,在回国不久后便被确诊乳腺癌晚期。 尽管李宗仁悉心照料,四处求医,但最终仍没能留住妻子的生命。 痛失所爱的李宗仁一蹶不振,变得消沉颓废。他常常一个人对着妻子的遗照发呆,食不下咽。 就这样,两个身处人生低谷的灵魂,因一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相遇,朝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缓缓驶去。 1966年的一天,胡友松的好友张成仁找到了她,向她提起了李宗仁再婚的事情。 张成仁认为,胡友松无论是学识还是气质,都非常适合照顾李宗仁的起居生活。 胡友松起初有些犹豫,一方面是顾虑到与李宗仁的年龄差距,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能否胜任。 但不知为何,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她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在张成仁的牵线搭桥下,李宗仁和胡友松终于见面了。 当李宗仁第一眼看到胡友松时,便被她的美丽和优雅所吸引。 年轻女子身着一袭素雅旗袍,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而胡友松见到李宗仁本人,也感到十分惊讶。 她原以为耄耋老人必然步履蹒跚,须发苍苍,但李宗仁却精神矍铄,谈吐不凡。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李宗仁当即表示,希望胡友松能来照顾自己的起居,并提出给她一百元的月薪。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笔钱足以让胡友松衣食无忧。 胡友松回去后认真考虑了李宗仁的提议,她明白,这是一份付出与回报并重的工作,自己在照顾李宗仁的同时,也能学到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最终,胡友松辞去了医院的工作,搬进了李宗仁的住处。 在相处的日子里,胡友松尽心尽力地照顾李宗仁的饮食起居,李宗仁也对这个懂事贴心的女孩越来越欣赏和信任。 两人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升温,已然超出了单纯的雇佣关系。 终于,在第六次见面时,李宗仁向胡友松求婚了。他诚恳地表示,希望能与胡友松结为夫妻,共度余生。胡友松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她担心两人在年龄、地位上的悬殊会引来非议,也怀疑自己能否担当起李宗仁妻子的角色。 李宗仁看出了她的顾虑,耐心地劝慰道,两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他对胡友松的感情是真挚的。 就这样,在周恩来总理等多位朋友的见证下,1966年,75岁的李宗仁与26岁的胡友松正式结为夫妻。 然而,让李宗仁没想到的是,在洞房花烛夜,当他推开婚房的门时,竟看到胡友松一个人站在门口。 他疑惑地望向新娘,只见胡友松泫然欲泣,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分开睡,不同房。" 李宗仁大婚时年已古稀,对新婚之夜本就没抱太大期望,但妻子的话还是令他心里一痛。 可是,当他看到胡友松哀婉的眼神,便明白她并非故意冷落自己,而是出于某种难言之隐。 于是,李宗仁只是温和地拍了拍胡友松的肩膀,说:"你不必勉强自己,慢慢来吧。"转身离开了房间。 他相信,等到两人的感情进一步升温后,胡友松自然会敞开心扉。 李宗仁与胡友松的婚姻,在外人看来是荒谬的,是骇人听闻的,但当事人却用行动证明了爱情的力量。 在此后的三年里,胡友松不仅贴心照料丈夫的生活,还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呵护他,给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一个温馨的晚年。 而李宗仁也用包容和关怀化解了妻子内心的芥蒂,让她重新找到了幸福和希望。直到1969年李宗仁去世,胡友松也没有再嫁,独自生活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