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老人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一位路人上前查看但没敢扶,一位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

阿尧看社会 2024-10-22 16:22:20

山东,一老人骑自行车时意外摔倒,一位路人上前查看但没敢扶,一位出租车司机看不下去,帮忙叫了救护车,可老人最终还是因耽误了救治时间而死亡。老人家属得知后报了警,警方调查发现老人是自己摔伤的。可老人家属却认为,如果路人和司机能及时出手,老人就不会死,既然警方不管,他们就将路人和司机一并告上法庭,要求二人承担部分侵权责任。

"法官,我们要求小余和小张为我父亲的死亡承担责任,赔偿医疗费、丧葬费等共计50万元。"于勇,老人的儿子,声音哽咽地说道。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三个月前,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68岁的于大爷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

谁曾想,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于大爷失去平衡,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哎呀!"于大爷痛苦地呻吟着,想要爬起来,却发现浑身使不上力气。

就在这时,正在附近遛狗的小余被这声响吓了一跳,转头看到于大爷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他犹豫再三,却始终没有上前施以援手。

"万一是碰瓷儿呢?"小余心里嘀咕着,"现在这社会,谁知道是真摔还是假摔啊。"

就在这时,一辆出租车缓缓驶来。司机张大哥透过车窗看到了倒地的于大爷,赶紧停车查看情况。可当他走近时,却又踌躇起来。

"要是我扶他起来,他说是我撞的怎么办?"张大哥面露难色,在原地徘徊许久,最终拨通了120的电话。

事发后,围观的群众们议论纷纷。

"那两个年轻人太冷血了,见死不救。"一位大妈愤怒地说。

"这年头,谁敢随便扶人啊,万一被讹上了怎么办?"旁边一个中年男子摇了摇头。

救护车来的时候,于大爷已经失去了意识。120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第一时间有人扶起老人,后果或许不会这么严重。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于大爷被送到医院后不久,便宣告不治身亡。医生的诊断是:颅脑损伤,休克,呼吸循环衰竭。

"爸,您怎么能这么走了啊!"于勇跪在病床前,泣不成声。

得知这个消息,家属们几乎崩溃。于勇拍着墙,泣不成声:"我爸一个人摔倒,那么多人在旁边,却没一个人搭把手,这是人干的事吗?"

警方很快介入调查。他们调取了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找到了小余和小张。

"当时我们以为老人只是轻微跌倒,不太好意思上前,就走开了。"面对警察的询问,小余支支吾吾地解释道。

警方认为,虽然两人的行为有失道德,但尚不构成犯罪。这一结论,彻底激怒了于大爷的家属。 "不构成犯罪?那我爸的命就白白丢了吗?"于勇愤怒地质问道。

在律师的建议下,家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他们援引《民法典》第184条:"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第三人不承担责任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

认为小余和小张虽非侵权人,但对损害后果的扩大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然而,法院经过审理,作出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

"根据我国法律,小余和小张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法官解释道,"《民法典》第184条强调的是第三人的'过错',而非'不作为'。在道德层面,两人的行为无疑有失妥当,但在法律层面,并不构成过错。"

这一判决,在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如果连扶一下老人都不行,还谈什么道德?"一位网友愤怒地评论道。

"法律应该与道德相一致,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另一位网友附和道。

也有人站在法院的角度,认为老人的不幸固然令人同情,但不能因此就强加给路人莫须有的责任。

这起案件,再次将"老人跌倒"这一社会热点推向风口浪尖。它反映出,在利益至上的现代社会,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主动去帮忙。现在呢?都躲得远远的。"一位老人感叹道。

人们对"被讹"的恐惧,似乎压倒了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冷漠和戒备,正在一点点蚕食我们的善意。

回想起事发当天,小余心里满是愧疚。"我真该上前看看的,"他懊悔地说,"可是我害怕啊。前几年不是有个小伙子扶了摔倒的老太太,结果被讹了几万块钱吗?我哪有那么多钱赔啊。"

张大哥也道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是出租车司机,每天在路上跑,见过太多这样的事了。有些老人专门碰瓷儿,看到车就往上靠。我要是贸然上前,万一被讹上了,那我这个月的收入就白干了。"

这起案件再次凸显了我国在"救助老人"方面的尴尬现状。一项针对3500名市民的调查显示,87.4%的受访者遇到老人摔倒会选择袖手旁观,其中79.2%的人表示担心被讹诈。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近年来此类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就有28起案件因"救人反被诬陷"而引发纠纷。

回望这起悲剧,我们更应反思的是:一味地指责路人见死不救,而忽视了事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无疑是本末倒置。

然而,道德的沦丧,并非一朝一夕。它背后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立法、执法、舆论等多方合力,才能得到缓解。

0 阅读: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