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文化孕育的华夏文明之源

温纶说过去 2024-10-18 13:12:10
雍州史话 东亚大陆上的远古先民在一万年前左右进入了以定居农耕和精细化工具为特点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定居生活的发展,先民们通过观察自然环境发明了烧陶技术,将随处可见的黄土烧制成陶器,用作生活用具与死后陪葬的器具。 陕甘地区比较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大约七八千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又称老官台文化),那时便产生了较为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的口沿处装饰一条宽带纹,可视为彩陶的萌芽。大地湾文化后来持续演进,发展为了七千到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并向四方辐射传播,其聚落广泛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遍及整个黄河流域中游。 而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不论是甘肃的马家窑类型,还是陕西的半坡类型,最多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彩陶,其绘制的图案有花纹、鱼纹、鸟纹、日月纹、几何纹等,传达出远古先民的审美意趣和图腾信仰,记载着人类文明初期的经济生活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是后世艺术的重要起源。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地湾文化,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一直持续到西周时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绵延了五千多年。 而且除了上述文化外,东到大汶口文化,南到屈家岭文化,北到红山文化,西到齐家文化,这五千多年里东亚大陆上遍布彩陶文化的聚落,这种彩陶文化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特征。 因此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所谓“华夏”族群即就是以一群崇拜花、以花为图腾的部族为核心的文化集团融合后形成的,大概可以对应为以豫、陕、晋三省交汇处的华山(甲骨文“花”“华”同字,华山即“花山”)附近为中心,存在于六千年前至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炎帝与黄帝的部族应该就来自于这一文化集团。

0 阅读:1
温纶说过去

温纶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