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惨的院士,研究了一辈子芯片,最后倾家荡产。放弃国外70倍高薪回

贺绪云讲历史 2024-10-17 15:55:36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惨的院士,研究了一辈子芯片,最后倾家荡产。放弃国外70倍高薪回国,花光积蓄买仪器设备,却因为坚持自研芯片而被联想公司扫地出门。 1995年,联想内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 一方是手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倪光南,另一方是深谙市场之道的企业家柳传志。 1939年出生,倪光南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童年。1956年,倪光南考上了南京工学院的无线电专业。 他在大学里学习很用功,成绩非常好,顺利毕业了。 毕业后,他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了几十年的科研工作。 从参与119机、717机等重大项目,到研制出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倪光南在计算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1984年,柳传志创立了联想公司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急需解决汉字处理系统的难题。 倪光南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丰厚的薪酬,带着他的汉字处理技术加入联想,成了公司的总工程师。 他们一个埋头技术研发,一个运筹市场布局,联想也因此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外国品牌的进入,联想在市场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倪光南认为,我们必须自主研发,掌握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 他甚至已经开始筹划国家投资计划,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但是,柳传志却看到了另一条路——市场。 他觉得,技术研发过程漫长,投入很多,风险也高。 与其花费巨额资金去追赶国外技术,不如先打开市场,赚取利润,再考虑技术研发。 两种理念的碰撞,最终导致了“倪柳之争”的爆发。 柳传志,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他市场感觉很敏锐,做事也很果断,了解市场规律,知道怎么才能赚最多的钱。 在柳传志的领导下,联想不断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最终成长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电脑制造商。 尽管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柳传志还是没有停止前进。 他意识到资本的强大,也发现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联想开始转型,从一家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逐渐转变为一家以资本运作为主的投资控股公司。 联想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 但与此同时,联想也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性,成为了“组装厂”。 离开联想的倪光南,并没有放弃他的技术理想。 他加入了方舟科技,重新开始了自主研发芯片的路。 2001年,中国第一颗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方舟一号”诞生,倪光南和他的团队再次让中国看到了希望。 然而,希望的火光很快就被浇灭。 方舟科技的管理层缺乏市场意识,错失了发展良机,最终导致方舟一号项目失败。 倪光南和柳传志,展现了中国芯片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 一个是技术至上,一个是市场至上。 他们都没有错,但却都没有找到最优解。 中国芯片的发展,既需要技术,也离不开市场。 我们需要像倪光南这样的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攻克技术难关;我们也需要像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用他们的眼光和魄力开拓市场,打造品牌。

0 阅读:30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