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特别是AI的应用,让诈骗成本不断降低,全球诈骗案件随之不断增多,新加坡也未能幸免。仔细分析,全球诈骗的套路差不了太多。今天的新加坡资讯,就是新加坡警方披露的近期的典型诈骗剧本,对于我们国人,似乎熟悉度很高啊! 不少去到新加坡的国人,在当地注册申领了新加坡手机号码后,会被莫名其妙的电话骚扰甚至欺诈。 新加坡警察部队 (SPF) 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提醒公众,最近冒充银行和政府官员的诈骗案件有所增加。在2024年9月,至少有100起此类案件发生,诈骗受害者的总损失金额达670万新元。 在这种骗局中,受害者会首先接到冒充银行职员的诈骗电话,这些诈骗电话通常自称来自DBS、OCBC、UOB或渣打银行。诈骗者会告知受害者,在受害者的信用卡消费,或在其银行账户中检测到可疑或欺诈交易,并要求受害者确认这些交易。 当受害者否认了解这些交易时,诈骗者会将电话转接给另一名冒充政府官员(一般自称来自SPF或MAS)的诈骗者。这些电话有时会以视频通话的形式出现,诈骗者穿着SPF/MAS官员制服,佩戴假徽章,并以该机构的标志为背景。此后,第二名诈骗者与受害者的通信可能会转移到WhatsApp等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中。在某些情况下,诈骗者可能会提供假冒的执法授权或官方文件,以增加其欺骗的可信度。诈骗者会指控受害者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并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协助调查。 受害者只有在诈骗者无法被再次联系到或他们向银行或SPF核实案件状态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新加坡警方提醒公众包括外国游客,警方不会在开始调查时要求被调查人将资金转移到银行或警方的“安全账户”。切勿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向任何人透露您的个人信息、互联网银行和社交媒体账号详细信息以及一次性密码(OTP)。始终监控银行发送的交易提醒。如遇到诈骗,请告知警方、家人和朋友。报告并阻止任何可疑的诈骗账户和聊天群组。
信息化特别是AI的应用,让诈骗成本不断降低,全球诈骗案件随之不断增多,新加坡也未
得道秋哥商业说
2024-10-14 14:26: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