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二十六日,安庆城陷落,两万多太平军守军全部战死,在

文山聊武器 2024-10-11 12:38:53

咸丰十一年(1861) 七月二十六日,安庆城陷落,两万多太平军守军全部战死 ,在城外浴血苦战的陈玉成部援军精锐也几乎丧失殆尽。陈玉成眼眼睁睁看着安庆城被湘军攻陷,却无计可施,只得无限遗憾地率残部退往庐州(今合肥),不久却被天京方面下令革职留任 ,并让他回京述职。 1861年,湘军在曾国藻的领导下成功占领了安庆,这场战役对太平天国构成了重大打击。安庆的陷落并非偶然,而是太平军多方面问题的累积结果,其中尤以内部裂痕和叛变为最。 太平天国自1851年起义以来,虽一度在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取得较大领土,但其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逐渐显现。1861年,这些问题终于在安庆这一关键战役中爆发。太平军在安庆的防守指挥官叶芸来和他的部队展示了极大的勇气,但最终未能抵御湘军的攻势,全军覆没。 分析安庆失守的原因时,不得不提到太平军的内部不和以及重要将领的叛变。尤其是韦俊和程学启这两位太平军的关键将领的背叛,直接加速了安庆的沦陷。韦俊原是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曾是太平军中的杰出指挥官。在太平天国早期,他成功领军攻占了湖口、九江等重要城市。但之后韦俊与太平天国其他领导层的关系变得紧张。 “天京事变”后,韦俊被洪秀全的亲信杨辅清和陈玉成边缘化。这段期间,韦俊对太平天国的信念逐渐动摇,最终在湘军的曾国藻的诱导下选择投降。投降后的韦俊不仅没有保持中立,反而积极协助湘军,利用其对太平军的了解帮助湘军攻破枞阳,为后续攻占安庆铺平了道路。 程学启的情况也类似。原本是太平军中的一员猛将,程学启在曾国藻的计策下被迫投降清军。投降后,他直接参与了对安庆北门的攻击,这是太平军失去安庆的直接原因之一。 程学启出生在安徽,地理上靠近太平军的起义中心,这使得他在早年就与这场波澜壮阔的内战有了交集。程学启在陈玉成手下初显头角,其武勇和战术眼光,使他很快得到了叶芸来的赏识,并在安庆的防务中担任重要角色。 在安庆保卫战中,程学启多次率领守军击退了湘军的进攻。然而,曾国荃为了彻底拿下安庆,决定采取更为极端的策略——他命令手下将程的母亲抓捕,以此作为心理战的一部分。程学启在孝道与忠诚之间陷入了艰难的抉择,最终在母亲的劝说下,向湘军投降。 投降后的程学启并未被湘军排斥,相反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对太平军战术的深刻理解,很快获得了曾国荃的信任。程学启投降后不久,便参与了对安庆北门外护城的攻坚战。他建议湘军采用太平军常用的穴地攻城术,这一策略成功切断了城内的陆地粮道,加速了安庆的陷落过程。 安庆城破后,程学启的军事生涯并未就此停滞。他后来归属于李鸿章麾下,继续在军中扮演重要角色。李鸿章对程学启的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重用,程学启在李鸿章的指挥下,参与了多次对太平军的重要战役。然而,程学启的生命轨迹最终在一场战斗中戛然而止,他在攻打苏南地区时,不幸被太平军士兵射中头部,壮烈牺牲。 安庆的失守不仅是由于太平军内部的裂痕和将领的叛变,还有其他因素如外部支援的不力。特别是李秀成领导的部队未能及时到达支援安庆。太平军内部的不和以及叛变显然削弱了他们的抵抗力,而外部支援的缺失则让安庆的守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来自 朱首彦著. 写在历史边上 在历史的大课堂上 你我都是旁听生[M]. 2021

0 阅读:2209
评论列表
  • 2024-10-11 19:08

    一个叛徒死啦,居然是壮烈牺牲

  • 2024-10-11 21:17

    消灭邪猴,救国救民

  • 2024-10-11 21:31

    表面上看是 各王为了自己的地盘,分散兵力。深层次上说,内讧把东王势力消灭以后,缺少一个一言九鼎的话事人,若东王还在,谁敢不听,都得去救,兵力就变成优势了。

  • 2024-10-11 19:03

    安庆守军全是两广老兵精锐。所以能抗住那么久,当时守军向主政的石达开求救,石达开忙于内讧,没救,只有陈玉成去救,约了李秀成,对方口头答应,由于忙着攻打上海,没来,陈带兵打到离安庆十多里路,无法前进了,只能退回,孤立无援的安庆终于被攻破,所有守军巷战而死,安庆没了,天国也是倒计时了,只能说太平天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远见,唇亡齿寒道理不理解!

    Amani 回复:
    太平天国的兴亡说简单就是一群缺吃少穿的人夺得了一笔财富,直接开始胡吃海喝、穿金戴银的显摆自己的富有,还经常嫌别人占有的财富比自己多,时不时搞一搞内讧,就没有人想过夺别人的财富会被原来的财富拥有者联合更多的富人帮忙夺走,而且还得要他们的命。
  • 2024-10-12 02:48

    对叛徒,用牺牲????? 屠杀曾经的战友,同胞,死有余辜!!!一枪爆头太便宜他了

  • 2024-10-11 23:00

    洪秀全骄奢淫逸,这种人上台是中华民族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