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溯源华夏文明之缘起·上篇

温纶说过去 2024-10-10 12:58:14
雍州史话 在大约一万年前新仙女木冰期结束后,地球进入了恒常温暖期,环境的改善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人类文明开始加速发展,以往上百万年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终于过渡到了新石器时代。 人类开始走向定居,生产生活方式从采集狩猎的攫取式经济变成农耕畜牧的生产经济,使用的工具从粗糙的打制石器转变为精细化的磨制石器以及其他新的更为便捷的生产生活器具,最典型的莫过于陶器,因此也有人将旧、新石器时代分别称作“石器时代”与“陶器时代”。 大约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南北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磁山文化、彭头山文化,其中大地湾文化对后来黄河流域兴起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时期,远古先民们已经驯化出了黍、粟和油菜籽等农作物,中国的文明就起源于这些遍布东亚大陆上的各种史前文化,因此许多考古人将中国的文明起源称作“满天星斗”。 公元前5000年,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逐渐发展到了顶峰。当时,仰韶文化在黄河中下游发展壮大,覆盖了陕西、山西、甘肃、河南多省,大概对应于传说中的“三皇时代”的早期,即女娲氏的时代。此外,在东北兴起了赵宝沟文化,这是红山文化的前身;在山东半岛出现了北辛文化,这是大汶口文化的前身;在江南出现了河姆渡文化,这是良渚文化的前身;在长江中游出现了汤家岗文化。每个地区的文化都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约前4000年,仰韶文化依然保持强盛,其他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在西辽河流域出现了游牧与农耕并存的红山文化,这里出土了以赤峰C型龙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在山东半岛出现了以农耕为主的大汶口文化,大概对应于上古史上的东夷部族。 约前3500年,由于农业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过渡,并出现了阶级分化,大概相当于三皇时代的后期,即炎帝的时代。在西北出现了马家窑文化,可能由古羌人创造,与后世所称的戎狄有一定关系,这是中国最早出现铜器的文化,标志着中国逐渐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0 阅读:5
温纶说过去

温纶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