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毛主席带母亲去长沙湘雅医院看病,得知母亲得的是不治之症后,一家人便坐

爱吃凉历史 2024-10-10 00:00:02

1919年,毛主席带母亲去长沙湘雅医院看病,得知母亲得的是不治之症后,一家人便坐船渡过湘江,在溁湾镇照相馆拍了张照片。 长征的艰苦跋涉中,毛泽东曾与一位喇嘛展开交流。当被问及信仰时,他坦然表示:“我现在有了自己的信仰。”这背后,蕴含着他对母亲文七妹深深的感激与怀念。 文七妹,原名文素勤,出生于湘乡县风音四都唐家坳的文家,比丈夫毛顺生年长三岁。清朝末年,文家的生活条件优于毛家,两家的联姻据说与韶山冲的一块风水宝地有关。在那个信奉风水的年代,这种说法颇为流行。 1893年,毛泽东在韶山出生。为使他健康成长,避免重蹈兄长早逝的悲剧,家人为他取乳名“石三伢子”,并拜石观音为干娘。幼年的他被送至外婆家生活,因外婆事务繁忙,常与表兄文运昌一起玩耍。文运昌热爱读书,带他旁听私塾,启蒙了他的求知欲。舅舅赠予的《康熙字典》,更是令他如获至宝。 毛泽东渴望上学,然而父亲希望他务农,继承家业。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寻求母亲的支持。文七妹理解儿子的渴望,毅然支持他入学。在放牛期间,他被私塾的读书声吸引,自学了许多知识。他还倡导集体放牛,节省时间,被乡亲们赞誉有加。 最终父亲被他的执着打动,送他进入南岸私塾。在那里,他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对传统教材已无法满足。他注意到同学狗子的困境:家境贫寒,午餐简陋,还需捡柴补贴家用。毛泽东主动与他分享食物,利用午休帮他捡柴,减轻负担。母亲得知后,赞赏儿子的善举,鼓励他继续帮助他人。 文七妹信奉佛教,常年行善,接济贫困者。毛泽东深受母亲的影响,培养了关心弱者、同情贫困的品格。 1936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母亲的教诲。幼时母亲帮助乞讨者的情景,令他对穷苦大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韶山因毛家的定居而逐渐繁荣。从明朝中期毛姓先人迁入再到毛泽东的诞生,这里孕育了改变中国历史的力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母亲的支持与引导。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韶山故乡。在参观上屋场时,他走进了母亲曾经的卧室,感慨万千。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当年我母亲颈部患了疾病,旧社会的医疗条件有限,未能治愈,导致她过早离世。如果是在今天,这种病早就能治好了。” 这一幕引发了他对往事的回忆。1916年的夏天,母亲文七妹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毛泽东当时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一边为学业奋斗,一边挂念着家中的母亲。弟弟毛泽民给他捎去了母亲病重的消息,他顾不得等待放假,徒步数十里赶回家中。见到病榻上的母亲,他泪流不止。 毛泽东安慰母亲等自己毕业后一定会带她去长沙看病。文七妹却摇头说道:“这世道纷乱,我哪里也不想去。只要能见到你,我的病就好了一大半。”她叮嘱儿子在外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并对家人说,三儿子将来会成就大业。临别时,毛泽东嘱托弟弟毛泽覃好好照顾母亲。 1918年,从师范毕业后的毛泽东,在导师杨昌济的推荐下,前往北京大学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陈独秀和李大钊,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视野得以开阔。然而,1919年4月,文七妹的病情再次恶化。他立即赶回韶山,带着母亲前往长沙求医。但医生告知,母亲患的是淋巴腺炎,需长期治疗。 在长沙期间,毛泽东悉心照料母亲。他亲自为母亲煎药,为减轻药的苦味,还特地加入白糖。他们一家在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这是母亲唯一的照片。病情稍有好转后,文七妹在次子毛泽民的陪同下,回到了湘乡县的娘家休养,随后返回韶山。 同年10月,毛泽东在湖南积极领导工人运动,与军阀张敬尧展开了激烈斗争。就在这时,母亲病危的消息再次传来。他急忙赶回家中,但还是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10月5日,文七妹离世,享年52岁。 毛泽东回到家中见到灵堂,悲痛万分。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哀悼,他一口气写下了《祭母文》,其中深情地回顾了母亲一生的艰辛和对儿女的养育之恩。 1949年,解放军攻占奉化,包围了蒋介石的祖坟。有人提议以此报复,但毛泽东坚决制止了这种行为。他下令保护当地的文化遗迹,因为他想起了母亲曾经的教诲。母亲曾告诉他:“长大后要懂得感恩,不记仇。受到恩惠要终生不忘,遭受侮辱也要一笑了之。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母亲的教导一直影响着毛泽东的处事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他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努力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国家。 来自 吕祖荫著. 毛泽东诗词解读[M]. 1999

1 阅读:2195
评论列表
  • 2024-10-10 01:55

    伟人千古

  • 明天 16
    2024-10-10 17:02

    伟人!

  • 2024-10-11 21:23

    伟大的母亲与儿子们![祈祷][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