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人随和洒脱,却有固定的的习惯。 1.抽烟,只用火柴,从不用打火机。 2:

爱吃凉历史 2024-09-24 15:36:12

毛主席为人随和洒脱,却有固定的的习惯。 1.抽烟,只用火柴,从不用打火机。 2:不穿短袖衣服,没有短筒袜子 3面对最爱吃的红烧肉,他要求厨师不能多做 其他方面,主席也很节俭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及新中国的领导人,他的生活方式始终保持着极度的简朴和节俭。 在1949年10月1日的建国大典上,毛泽东穿着高档的呢子制作的中山装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件看似光鲜的外衣下,实际上是一件打满补丁的旧羊毛衫。 这件衣物不仅扣子已经掉落,而且纱线也有脱落。 在生活用品上,毛泽东同样展现出非常节约的一面。 毛泽东有一双皮拖鞋,这双拖鞋自1949年12月他出访苏联时开始穿,一直穿到1969年。 尽管修鞋师傅看到这双破旧的拖鞋都觉得应该更换,但毛泽东却坚持修补后继续使用。 在饮食方面,毛泽东的要求也非常简单。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毛泽东依然坚持吃自己喜欢的家常菜,对于工作人员为他定制的专门菜谱并不感兴趣。 此外,毛泽东非常珍惜粮食,即使是桌上不小心掉落的几粒米,他也会捡起来食用。 尽管身为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收到了许多高档的补品如人参、鹿茸等,但他从不主动食用,而是将这些补品全部登记后用来迎接外宾。 他平时的补品仅限于葡萄糖,这也是遵医嘱而服用的。 直到1975年他身体状况较差时,才食用了一小部分燕窝。 在他访问苏联期间,尽管苏方为他安排了豪华房间,毛泽东表示不适应,觉得没有必要住这么好的房间,最后甚至坚持要睡硬板床,床垫被卸下来。 毛泽东对待家庭也是这样的节俭。 他的儿子毛岸英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结婚,婚礼非常简朴。 仅有少数人被邀请参加,宾客到来时毛泽东还特意强调了节约的重要性。 在革命年代,他认为自己少穿一件衣服,前线就能多一颗子弹。 即便在寒冷的行军中,他只有一条已经破旧的毯子,但也不舍得丢弃。 在延安时期,这种节俭的生活态度更为明显。 那时,物资极其紧缺,毛泽东坚持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 即使是食物的选择,也是以简单充饥为主。 他经常食用糙米和馒头,偶尔的白米饭中也要掺杂着小米或者红薯。 即便在物资稍为充足的1940年代末,毛泽东依然保持着严格的节约标准,从不浪费食物。 毛泽东对日常用品的使用极其节约,尤其是在个人卫生用品上的节省更是出名。 在他看来,即使是香皂这样的小物,也是可以节省并且用之至极的。 他习惯使用清水洗脸洗脚,并且鼓励身边人也采取这种方法。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工作人员也开始模仿他的节约方式。 洗衣服时,毛泽东甚至要求工作人员尽量少用或不用肥皂,除非衣物确实很脏。 即使是肥皂,也要用到不能再用为止。 他曾经耐心解释,即使是一块肥皂或一条毛巾的节约,都是对国家资源的重要节省。 他强调,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节约,那么累积起来的效果是巨大的。 在1942年,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交换礼物。 毛泽东选择送给斯大林的是他亲手种植的红辣椒,他通过一个小布袋装满的辣椒,以及一封信,表达了对苏联的感谢与尊重。 这份礼物虽然简单,却载满深意。 辣椒在中国西北地区十分常见,尤其在延安,这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生活的象征。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录了毛泽东的生活状态。 斯诺描述的一幕中,毛泽东坐在土窑洞前的木板凳上晒太阳,期间随意解开腰带抓虱子。 在斯诺访问期间,毛氏夫妇的居住地——一间窑洞,内有简朴的土炕、一张办公桌、一把木头椅子和一顶满是漏洞的旧蚊帐。 此外,毛泽东对衣物的处理也体现了他的节俭。即使是在需要接见重要人士的场合,他也不会特意准备新衣,而是选择补丁衣物,这种做法在当时显得非常罕见。 他甚至会要求工作人员在补丁衣物上用相近颜色的布料,以保持外观的整洁。 毛泽东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一个信念:在国家尚未富裕之前,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以身作则,过简朴的生活。 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批准,毛泽东生前使用过的大大小小6000余件遗物被移交至毛泽东纪念馆珍藏。 这些遗物中,包括了一些非常破旧的日常用品,如一床草绿色的军毯,筷子,鞋子,睡衣,羊毛衫,以及一把牙刷。 这些物品虽然旧得无法再旧,却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勤俭节约。 参考文献:[1]侯爱萍.毛泽东节约思想与建设节约型社会[J].山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6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