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位刚刚新婚的战士不幸牺牲了,他的妻子虽然只和丈夫相处了短短20天,

易信娱乐 2024-10-09 16:12:51

1984年,一位刚刚新婚的战士不幸牺牲了,他的妻子虽然只和丈夫相处了短短20天,却坚决不肯改嫁,独自抚养了他们的遗腹子。35年过去了,她看着墓碑,依旧泪如雨下,一遍遍地喊着:"老公,你看看,咱们的儿子长大了!他现在可出息了,你快起来看看吧!"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中国文明网 2023年12月28日关于“李发英”的报道)   时光飞逝,却无法抹去昔日的伤痛,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李发英站着,望着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   她轻声说:"荣华,我把儿子带来看你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一晃39年过去了,她的记忆却清晰如初。   那时她才二十出头,刚和陶荣华结婚,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婚礼的喜庆气氛还没散去,部队就来了紧急调令。   "别担心,我很快就回来,"临行那天,陶荣华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李发英强忍着不舍,替他检查背包,生怕漏了什么。   目送丈夫远去,她心里又酸又甜,为他的担当自豪,又忍不住担心,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   几个月后的一天,她得知陶荣华在战场上牺牲了,年仅24岁,这个噩耗让她几乎崩溃,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肚子里还有他们的孩子,必须坚强。   如今,儿子陶凯已经长大成人,站在父亲的墓碑前,他默默地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李发英看着儿子的侧脸,恍惚间又看到了那个英俊潇洒的年轻军人。   为了丈夫的遗愿,为了腹中的骨肉,她咬牙挺了过来,"我要把孩子生下来,让他成为你的骄傲。"   这个念头可是李发英对着丈夫的遗像,坚定的发过的誓!   失去丈夫后,李发英独自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面对亲友的劝说改嫁,她始终坚定地摇头,在她心里,这个家需要她,更重要的是对逝去丈夫的承诺必须信守。   为了养家糊口,她像个女汉子似的什么活都干,白天下地种水稻、上山找竹笋,晚上还要做些零碎的手工活贴补家用。   即便是在怀孕期间,她也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1984年秋天,儿子陶凯的降生给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欣慰,看着孩子的小脸,她总能从中找到丈夫的影子。   除了要养育年幼的儿子,照顾年迈的公婆也是她分内的事,她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悉心照料。   2002年婆婆不慎摔倒后,她更是寸步不离地服侍,从端茶倒水到擦身翻身,事事亲力亲为,即便婆婆偶尔闹脾气,她也总是笑着接受,理解老人的不容易。   她常常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天气好时推着他们晒太阳,闲暇时陪着聊天解闷,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2004年公公去世后,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婆婆,直到2020年婆婆91岁高龄离世前,都深深感激这个好儿媳的付出。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李发英内心充满复杂的情感,欣慰的是孩子健康成长,遗憾的是他永远无法认识自己的父亲,但她相信,丈夫在天之灵一定会为这个家庭感到骄傲。   2005年,陶凯结婚成家,次年喜得贵子,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让这个家庭终于有了些许慰藉,"爸,您看到了吗?我给您带来了孙子。"   清明节到了,李发英又一次带着全家来到丈夫陶荣华的墓前,她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墓碑,心里想着:"老陶啊,你看,我们又来看你了。"   几年前,李发英决定带儿子陶凯去云南麻栗坡,她想:是时候让儿子见见他从未谋面的父亲了。   到了烈士陵园,35岁的陶凯站在父亲墓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李发英心里一酸,搂住儿子说:"你爸是个英雄,为了救战友牺牲了自己,咱们得记住他,也得让他在天之灵看到我们过得好。"   这么多年来,李发英一个人把家撑了起来,她没想到自己的故事会感动这么多人,甚至入选了"中国好人榜"。   李发英心里美滋滋的,但嘴上还是说:这荣誉是咱全家的,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儿罢了。   岁月流转,李发英的黑发早已染霜,但每当她望着丈夫的遗像,仍能看到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年轻军人,她知道,自己对他们的爱将永远不会改变。

0 阅读:1
易信娱乐

易信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