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与「贵霜」的考古学关系
温纶说过去
2024-10-09 12:16:57
关于古代月氏与贵霜的关系,之前国内外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贵霜人是月氏人的分支,贵霜帝国是由月氏人建立的,其核心巴克特里亚地区也被称为吐火罗斯坦,因此月氏人被西方称作吐火罗人。
在乌兹别克斯坦苏尔汉河平原,考古发现了从早期贵霜至贵霜帝国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卡尔查延遗址发现了宫殿、神庙等高等级建筑遗迹以及彩绘人物雕塑和表现战争、狩猎、生活场景的壁画,可以认为苏尔汉河流域是早期贵霜人的主要活动地区。
在铁尔梅兹、卡姆普尔特佩、达尔弗津特佩、亚兰格杜什特佩等古城遗址附近,发现了少量被称为“纳乌斯”的地面式龛室墓,常分布于农业区域内的城址与要塞附近,年代从前2世纪晚期一直绵延至4世纪,是早期贵霜至贵霜帝国时期生活在河谷平原农业区的贵霜人典型墓葬形式,代表了贵霜人长期沿袭的一种文化传统。这类墓葬多为泥砖构筑带券顶的龛室式墓室,埋葬形式为多人二次迁入葬,常随葬双耳罐、高足杯等陶器,以及少量贵霜钱币和装饰品。
这种分布于河谷平原地区的地面式龛室墓遗存,与分布于山前、丘陵区域的以拉巴特墓地为代表的地下式偏室墓和竖穴墓遗存,在前2世纪末至1世纪同时存在,且随葬陶器基本一致,以前被学界认为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都被视为贵霜人的遗存。
然而,考虑到大月氏人本是游牧人群,而游牧人群往往因技术、原料和生活习惯的限制而很少制作陶器,因此通常使用农业人群生产的陶器,加上这两类遗存在分布区域、墓葬形制、葬式葬俗、随葬品组合等多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再结合历史文献可以认为,以拉巴特墓地为代表的地下式遗存应属于以游牧为主的月氏人,地面式龛室墓则属于以灌溉农业为主的贵霜人,两者是同时存在、联系密切但又属于不同人群的文化遗存。
据此可以得知,月氏人与贵霜人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属于不同的文化人群,贵霜人源自更早到达巴克特里亚的大夏人,属于塞种人的一支,在从中亚草原南迁至锡尔河以南之后,即从游牧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定居,而月氏人在稍后南迁进入这里后,仍然在一定时间内沿用游牧生活方式,二者在1世纪以后逐渐融合,由大夏人的一部贵霜为主导建立了贵霜帝国,形成了融合塞种与月氏的贵霜人,他们正是后来粟特人的直系祖先。
0
阅读:5
Yann
月氏已然在河西定居,早就不是存粹的游牧民族了。不过这种迁徙之下,民族融合是必然的,一般也就是看统治阶层的民族属性。
Y·橙禾
出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