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中国芯片

门哥的一文 2024-10-07 10:42:07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中国芯片供应,他们将束手无策,”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一语道破现状:“许多中国高科技人才宁可在美国平庸度日,也不愿回国施展才华,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又一批订单被取消了,"他沮丧地对同事们说,"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说完,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砰"的一声在办公室里回荡。

这个场景在2020年的中国科技圈并不罕见。全球半导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中国企业首当其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接受了《纽约时报》长达三小时的专访。

"我支持美国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措施,"张忠谋毫不避讳地说,"台积电也拒绝为部分大陆企业代工。"

这番言论无疑在业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人们纷纷猜测,作为一个在台湾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张忠谋为何会如此坚定地支持美国的政策?

更让人意外的是,张忠谋在采访中透露,自己"自1962年入籍后一直是美国人"。这个身份认同,似乎与他在台湾的事业发展有些矛盾。

"我在美国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张忠谋回忆道,眼中闪烁着怀念的光芒,"那里给了我无限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记得刚到美国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年轻人。是美国的包容和开放,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然而,就在台积电蒸蒸日上之际,中美芯片竞争却日益激烈。对此,张忠谋有自己的看法。

"我不担心美国政策会切断中国大陆获得尖端技术的渠道,"张忠谋表示,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信,"因为美国及其盟友控制着半导体产业的关键瓶颈。就像一个复杂的拼图,缺了关键的一块,整幅图就无法完成。"

这番话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张忠谋过于自信,低估了中国大陆的技术实力。但也有人认为,作为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张忠谋的判断更值得信赖。

让我们再次回到2020年,芯片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痛点。

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其中最严厉的就是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及相关技术。

在国际芯片竞争格局中,台积电一直占据着领先地位。2020年,台积电已经开始量产5纳米芯片,而中国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程还停留在14纳米。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政府和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相反,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应对策略。

首先,政府加快推进芯片产业链本土化。提出要努力实现芯片生产全流程自主可控。

这一政策很快就见到了成效。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芯片的质量也得到了国际认可。

时间快进到2023年底,某国际知名科技评测机构对全球主要芯片厂商的产品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显示中国某厂商生产的7纳米芯片在性能和能效比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专业人士的好评。

"当我们看到测试结果时,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参与研发的一位年轻工程师兴奋地说,"有人激动得跳了起来,有人抱头痛哭。那一刻,我们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他回忆道:"记得刚开始研发时,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有一次,我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累得直接趴在实验台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同事给我盖了件外套,还在旁边放了杯热咖啡。那种团结一心的感觉,真的很温暖。"

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中国芯片产业如此迅速的发展呢?

首先,中国大幅增加了科研投入。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2023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9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其次,中国积极吸引国内外人才。多个省市出台优厚政策,吸引台湾和国际芯片人才。例如,上海张江科学城为高端人才提供每年100万元的住房补贴,这一政策吸引了不少海外科研人员。

在人才引进方面,施一公院士的经历堪称典范。2017年,施一公放弃了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国创办西湖大学。

"当时很多人觉得我疯了,"施一公笑着回忆道,"放弃美国顶尖大学的铁饭碗,回国创办一所新大学,确实听起来有点冒险。但我相信,中国的科研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我希望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统计,自创办以来,西湖大学已发表了数百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不乏在芯片领域的重要突破。

第三,留学生回流趋势明显。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留学归国人数增长超过30%,达到80万人。其中,不少人选择加入芯片产业。

事实上,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技术封锁、人才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然是中国芯片产业面临的主要障碍。

尽管如此,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仍然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中国终将实现科技强国的美好愿景。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芯"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个闪耀全球的现实。

0 阅读: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