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去做生意,做什么不管,但是,组织什么时候要钱都得给

云舟史策说 2024-10-06 16:49:37

党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去做生意,做什么不管,但是,组织什么时候要钱都得给,要多少就得给多少,他用这1000美元,不仅完成了任务,解放后还上交了1000万美金和12万两黄金,他是怎么做到的?这背后,藏着一段少有人知的红色故事。 他就是肖林,本名肖本仁,不仅是一名商人,更是一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1936年在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立的民生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工作期间不忘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后来跟从内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期间遇到了妻子王敏卿,同样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两人在革命道路上并肩作战,相互扶持,共同为党的事业奋斗。 在此之前,党组织多次赋予肖林重要而敏感的任务,每一次,他都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卓越的执行能力,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赢得了组织内外的一致好评与高度信任。 正是因为他对党组织的忠诚,发自内心的为党组织,为了国家做贡献,因此深受组织信任。 1941年,抗日战争陷入了僵持阶段。皖南事变的阴霾还未散去,国民党反共的野心昭然若揭,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日益严峻。共产党人不仅要面对枪林弹雨,还要承受缺衣少粮的困境。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周总理亲自部署,决定开辟地下经济战线,秘密筹集资金,由于这个任务掌握着我党的命脉,因此让谁来执行至关重要,经过层层的筛选,最终选中了肖林。 并让他始终遵循一个原则:“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就给多少。”肖林听后深切明白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为了不引起怀疑,肖林以经商为掩护,在重庆开办了“恒源字号”商行,用自己的经商头脑,不遗余力的做赚钱的生意,先是做点土特产生意,把湖北的土纱带到江津,再从江津把糖运到重庆。 虽然利润微薄,但肖林却一丝不苟,精打细算,像呵护幼苗一样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因为他知道这不关乎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是为了我党的事业,凭借这个执念,肖林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最初的土特产扩展到五金、木材、西药等多个领域。 他的商行也从“恒源字号”发展成“大生公司”,在重庆商界逐渐站稳脚跟。然而,肖林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一直记着周恩来的话,把赚来的大部分钱悄悄交给了党组织。而他自己和妻子,却过着异常简朴的生活,甚至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解为“守财奴”。 对此肖林夫妇毫不在乎,总是一笑而过,期间只要接到党的任务,也会想方设法的满足,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搬回了南京。 党组织让肖林把工作重点挪到上海,以应对新的形势。他以“华益公司”的名义在上海立足,利用之前在重庆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迅速打开了局面,穿梭于各大商会,谈笑风生,八面玲珑。只为能够有更大的能力秘密地为解放区运送物资。 当时山东解放区物资紧缺,特别需要药品和布匹。肖林的公司成了解放区和上海之间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他利用商船的掩护,将一批批紧缺物资运往解放区,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希望。不仅如此,肖林还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帮助解放区处理缴获的黄金和外币。 他将这些“战利品”熔铸成金条,再通过秘密渠道兑换成美元,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肖林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战士,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运筹帷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标志着这座城市重获新生。肖林也随之回归组织怀抱。他首先做的就是将多年为党积累的巨额财富——12万两黄金与1000多万美元,毫无保留地上交给党组织。 这笔巨款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足以改变个人命运,但肖林却毅然放弃,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陈毅市长对此深感敬佩,紧握肖林的手,高度赞扬其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肖林仅请求留下三块银元,作为与妻子从事地下经济工作的纪念。陈毅市长同意,并强调这三块银元不仅是个人回忆,更是党的宝贵财富,提醒后人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忘初心。 如今,这三枚银元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肖林的故事,只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缩影。他们为了新中国,不惜生死,默默付出。 也许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但他们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来源:七一客户端2024-09-24——档案里的纪律故事|红色掌柜肖林的故事

0 阅读: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