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却将自己生命的最后40年全部留给了中国。他从1976年开

赢梯说事 2024-09-29 00:12:43

他是法国空军司令的儿子,却将自己生命的最后40年全部留给了中国。他从1976年开始无偿资助中国学生留学,要求只有一个:接受过自己资助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中国。 让·德·米里拜尔出生于法国,父亲是法国的空军司令,可他却一生致力于宣传中国的文化,不仅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终身荣誉教授,还获得了“中国好人”的称号。 一个法国人,为何在57岁远赴中国,将生命的最后四十年留在中国,为中国培养人才呢? 米里拜尔家世显赫,祖父是一战时期法国空军的缔造者,家族世代从军。 这样的家世给了他更多的时间沉迷书海,从小小的纸页上,领略到全世界的风景。 当他读到那个在西方的历史中被蒙了一层灰尘的东方古国时,米里拜尔瞬间就提起了兴趣,他一遍遍翻阅那本书,恨不得将每个字都嚼透。 虽然书本上描写的中国陈旧腐朽,可是他仍旧对这个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年的战争生涯,让米里拜尔走遍世界的决心越来越强烈。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虽然是中国的俗语,可是却用来形容米里拜尔的内心再合适不过。 1944年,德国一投降,米里拜尔就背上行囊,踏上了旅程。 他几乎在每个国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但是踏遍诸国归来,最让他魂牵梦萦的,还是遥远的中国。 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但是他仍旧对中国充满了喜爱和欣赏。 1976年,米里拜尔57岁,他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进入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 当时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甚至连像样的课桌都没有,但是所有的学生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的活力让米里拜尔十分钦佩,也更喜欢这里的环境了。 米里拜尔几乎二话不说,就用自己的积蓄购置了一批设备,捐赠给了学校,这让当时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领导人十分震惊。 因为大多数老师来了之后,都非常不喜欢这简陋的环境,没想到米里拜尔不仅丝毫不介意,还主动出手相助,实在是令人惊喜。 米里拜尔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他发现自己越喜欢这里的氛围。 看着这群渴求知识的孩子,米里拜尔干脆拿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成了一个名叫“米睿哲”的助学金工会,用来帮扶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念书。 不过他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学成后,一定要回国建设,不能留任国外。 凭借这个奖金会,他成功资助了70多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人才。 好在这些孩子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在留学生涯结束后,他们也都纷纷回到中国,为中国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心中始终谨记米里拜尔对自己的教诲。 与此同时,每个月他都要拿出大部分工资,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在即将退休的时候,米里拜尔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留在中国,他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于是他决定永远留在中国,他主动向当地政府申请了永久居留证,而因为他之前曾为了中国做出过这么多伟大的事业,当地政府当即同意了他的审批。 即便是退休后,米里拜尔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资助中国留学生这件事,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建设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活跃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也获得了不少人的高度认同。 米里拜尔去世后,他被安葬在了中国,也被授予了“中国好人”的称号。 这便是中国对他最高的认可。

0 阅读:3
赢梯说事

赢梯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