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白鹿原》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迷糊睡去的。一觉醒来,凌晨一点。思绪却突然清晰散漫。 我曾认真读过《白鹿原》,可以说近乎如饥似渴。现在却几乎忘了书中所有情节。 就像我也几乎忘记,陈先生同时代的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很多曾让我热血澎湃,嗟叹不已的细节。我甚至忘记了郑义,我把《老井》张冠李戴成路遥文字。 记忆偏差让人惭愧,就像我把徐志摩的老家,海宁硖石记成海盐硖石。你不得不承认记忆力江河日下,是一个无需正视却天天在你面前摇头晃脑的事实。提醒你,无论你如何蹦跶,逐渐老去是生命无需提醒的事实。 想起那些失眠的焦躁时光。漫漫长夜,书是唯一慰藉的良友。翻烂了《中国通史》。在《三言两拍》里津津有味。明白醒世恒言虽然老套,与人为善却是处事的良言。还读《金瓶梅》《红楼梦》,了解大俗大雅的前人世界。 中国人的人均年阅读量大约是四本,我挺欣慰,我还越界。 在喜欢读书的年纪,喜欢上阅读。明清,近代,当代都曾跃跃欲试去涉足。 我在《浮生六记》里黯然落泪,恨不得把芸娘一把到当代,和她一起到沧浪亭赏月,灯火辉煌,大家谁也不用怕鬼。 喜欢《诗经》,欢喜自己终于把诗经里最长的《七月》,背得行云流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子伤悲,怠及公子同归…… 很替前秦采繁的女子扼腕叹息,公子不和你同归。 我很想知道,公子在哪里? 如果还喜欢唐诗,不熟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好像有点说不过去,毕竟是冠压全唐诗的孤篇: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人生感叹啊,人生就像割韭菜,一荏又一荏…… 床前太阳光,照得人眼前明晃晃,起床喽。不和古人叹流年,欲去市井卖家具。
我是在《白鹿原》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迷糊睡去的。一觉醒来,凌晨一点。思绪却突然清晰
一棵站立的树木
2024-09-12 08:08: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