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在研究周恩来时有个疑问,为何长征时,周恩来会心甘情愿把一把手地位让给毛泽东? 1932年,周恩来由中央委派从上海来到苏区领导革命工作,按照中央命令,周恩来才是真正的领导人,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把位置让给了毛主席。 了解这段历史的都知道,尽管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但结果并不怎么好,最终只能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 其实毛主席上井冈山的决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中央的命令是让起义军队尽可能地占领城市。 而周恩来就参与了中央的决定,占领城市的策略也有他的意见,这也成了革命分子所有的起义方针。 可最终毛主席还是说服了身边的一众将领,带领起义军进入了井冈山,随后便是与朱德在井冈山的大会师。 其实这个时候毛主席就已经是中央红军的一把手了,哪怕是朱德也愿意听毛主席的,而毛主席接下来的一系列战争指挥也让身边的人纷纷信服。 但随着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个人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由中央委派前来接管起义的红军,因为中央对于毛主席带领部队进入深山的做法非常的不满。 周恩来一开始对毛主席并不了解,确切地说是对毛主席的战争指挥能力并不了解,因此到了苏区以后,周恩来就要按照中央的命令,攻打赣州。 毛主席对于这一决定坚决地反对,认为以红军的装备根本无法攻下赣州,而周恩来并没有听从毛主席的意见,而是让所有人举手表决。 因为周恩来是中央委派,而且还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在党内的威望很高,因此包括刘伯承在内的人都支持他攻打赣州的意见。 而朱德对于毛主席已经相当了解,特别是对于毛主席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更是佩服不已,他赞同了毛主席的意见,只不过少数服从多数,最终苏区还是决定强攻赣州。 当时红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两三万,而坚守赣州的国民党军队连一万人都不到,这也是中央决定攻打赣州的原因。 只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打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红军连赣州的城门都摸不到,反倒是遭遇了国民党援军的包围,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周恩来终于意识到了毛主席才是对的,于是他第一时间主动派人去请正在养身体的毛主席回来主持大局。 毛主席哪怕在休养,可也一直关心着前线的战事,回到指挥部当即就做出了一些重要决策,这才让刘伯承等人安全的从赣州战场撤了下来。 从这次以后,周恩来便主动把战争指挥权交给了毛主席,这就是周恩来的优秀品质,当他明白毛主席才是最擅长指挥打仗的人后,为了革命事业,心甘情愿地放权。 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还专门研究过周恩来的过往,在他的日记当中对周恩来是这样描述的: 周恩来自从参加革命以后总是在帮助别人升到顶端,而他自己却从来没有去争取。 这并不是说周恩来没有机会,相反,如果周恩来愿意,他有很多机会成为当时红军的一把手,比如遵义会议。 迪克·威尔逊之所以提到遵义会议,是因为这次会议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和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能力,这次会议也剥夺了两人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而推选了毛主席重新获得红军的指挥权。 是谁推荐的毛主席?正是周恩来,要知道周恩来可是与博古、李德同为“三人团”的人,拥有当时最高的军事决策权。 哪怕是博古和李德被批判了,可周恩来却没有受到任何的批判,因为红军转移的整个过程,他一直都在帮毛主席说话,而且也听从毛主席的意见,奈何李德和博古两人不听他的。 既然李德和博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那么三人团成员就剩下周恩来,这个时候的周恩来完全可以成为红军的一把手,可他还是把毛主席推举了出来。 因为周恩来明白,蒋介石并不是庸才,反而还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而反观红军这边,也只有毛主席的才能能与之对比甚至更强。 因此革命事业想要有成果,那么就必须要听从毛主席的意见,至少在打仗方面,毛主席的雄才大略根本就不是他能比的。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从来不会考虑个人的私利,他的脑海中只有革命的胜利,只想着如何解放全中国。
向敬爱、伟大的周总理致敬!周总理可以说是最接近完美的人!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人!周总理穷其一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为新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周总理的一生光芒万丈!周总理的品行和功绩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西方只有禽兽文化,极个别懂得并崇尚东方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