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7年,800八旗铁骑列阵,与3万装备精良的缅甸兵交战,800八旗精锐全部阵亡,主帅明瑞突围时受伤,上吊自尽身亡,清军再一次惨遭失败。阵亡的这800八旗兵,是乾隆从关外调来的,是清军王牌中的王牌,精锐中的精锐,此次败亡,乾隆怒不可遏。
18世纪,在乾隆皇帝的治理下,清朝的疆域不断扩大,国力日益强盛。然而,在这片祥和的表象之下,却潜藏着一个危机——那就是与缅甸贡榜王朝之间的边境争端。
缅甸贡榜王朝虽然是清朝的藩属国,但他们并不甘心屈居人下。他们常常出兵骚扰清朝的边境,侵犯清朝的领土主权。起初,清廷秉承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理念,对缅甸的挑衅采取了绥靖政策,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化解矛盾。
然而,缅甸贡榜王朝并没有领情。他们变本加厉,屡次出兵侵犯清朝边境。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更是大举进犯云南。面对缅甸的挑衅,清廷再也无法忍受。乾隆皇帝下令,派遣大军前往云南,誓要给缅甸一个教训。就这样,清缅战争爆发了。
在战争初期,乾隆皇帝对缅甸军队的实力估计不足,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南蛮小夷",不足为惧。他下令清军主动出击,一举歼灭缅军。然而,清军在进攻缅甸的过程中,遭到了缅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在中缅边境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1767年,清缅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前两次出兵,清军都因为轻敌而遭遇了失败。但乾隆皇帝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决心要亲自挂帅,带领清军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乾隆皇帝命令从关外调来了800名八旗精锐,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勇士,个个都是骁勇善战。他们被编入了乾隆皇帝亲自督战的大军之中,成为了这支大军的中流砥柱。乾隆皇帝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发挥出八旗军的勇猛精神,一举击溃缅甸军队。
乾隆皇帝还特别派遣了他的爱将明瑞前往前线督战。明瑞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1767年11月,清军在云南蛮化村附近与缅甸军队遭遇。缅甸军队约有3万人,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相比之下,明瑞麾下只有区区800名八旗铁骑。双方实力悬殊,形势对清军非常不利。
但是,明瑞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下令800名八旗铁骑列阵,准备与缅甸军队决一死战。八旗军的士兵个个英勇无畏,宁死不屈。他们高呼"扑刺!",一次次地冲锋陷阵,与缅甸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双方激战一天,战况异常惨烈。800名八旗军浴血奋战,杀得缅甸军队丢盔弃甲,尸横遍野。然而,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八旗军终究寡不敌众。战至日暮,800名八旗军全部战死沙场,无一幸免。
明瑞见大势已去,不愿被俘,选择了突围。他身先士卒,冲入缅甸军队之中,左冲右突,杀得缅甸军队人仰马翻。然而,就在突围的过程中,明瑞不幸中箭受伤。
伤重不治的明瑞被部下救出战场,但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不愿落入敌手,成为俘虏,于是选择了自尽。明瑞在军帐中上吊自尽,以死殉国。部下见状,无不悲痛万分,痛哭失声。
蛮化村一战,清军再次遭遇惨败。800名八旗精锐全部阵亡,主帅明瑞也壮烈牺牲。这是继前两次失利之后,清军在缅甸战场上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挫折。
蛮化村一战的败讯传回京城,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精心挑选的八旗精锐会全军覆没,就连自己信任的大将明瑞也战死沙场。 这场失败带给清军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军队实力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军心的动摇。将士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实力,开始质疑战争的意义。这种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可能会演变成军心涣散,甚至兵变。
乾隆皇帝深知这一点,他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挽回局面。他下令彻查此次失利的原因,严惩失职渎职的将领。而后他又从关外调来了大量的八旗军,补充兵力。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召见了前线将领,鼓舞士气,号召大家团结一致,誓死杀敌。
但是,战争的形势并没有因此而好转。清军在缅甸战场上继续遭遇挫折,伤亡不断增加。清军对缅甸的军事实力估计不足,他们以为缅甸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藩属国,不足为惧。然而,事实证明,缅甸军队的实力远远超出了清军的预料。
作战位置也给清军带来了不利,云南地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气候潮湿。清军大多来自关外,不适应这种环境。相比之下,缅甸军队对当地的地形、气候非常熟悉,这给了他们很大的优势。
清缅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历时七年,清军伤亡惨重,国库空虚。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暴露了清朝统治的种种弊端。
乾隆皇帝晚年时曾经感慨,自己一生"十全武功",唯独缅甸一战不能算是全胜。这场战争给乾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乾隆还是没有良将,武器装备不行,民众动员能力也不行,靠东北来的水土不服的八旗军更不行。
轻敌了,如举国之力大战老缅,估计我们现在的疆域是两洋(印度洋,太平洋)大国😄
鞑子同等武器打不过任何一个小国
打东南亚蛮夷,最主要的不利情况是客兵水土不服,最明智的办法是就地征发华南一带士兵,以数量优势迅速压到他们,而不是劳师远征从北方调兵,水土不服,拉个三天肚子,再精锐的士兵也完蛋。
全是乱写的。是明锐为了掩护大军撤回国内,带领少数精锐断后,与三万缅军血战,重伤而亡的。
缅军的装备是优于清军的但清朝太大了最后只能罢兵。并且缅甸之后就被英国人盯上了这个新兴王朝迅速崩溃
当时缅军火器比清军强,还有大量西方雇佣军。
八百人对战3万人,是因为清朝没人吗?一个超级大国,一个区区小国,只派800勇士,还是皇上亲征,不知道是谁指挥的,这种战法,
用人不当,几千人马对五万,十个打一个能不败么?派汉人干这事就对了,胡凑一下就能凑十万兵马,碾压缅甸
什么御驾亲征,狗屁不通的ai 文,明瑞是殿后,也不是中箭
写得很假
这个文章想写的是索伦兵,但是事件又不对
在大明直接云南沐王府就搞定了!顶多加上广西狼兵
哪里是败,累死了,按八小时工作制,三班倒,必胜
800弓骑兵对阵3万火枪兵,不知哪来的自信!
明瑞将军!铁血将军!皇帝外甥悍不畏死!可惜!
八百个鳌拜怕也不是几万人的对手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谋定而后动,西汉做的最好!!!当时的缅甸虽然强大,但周边国家也大多有世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此为国家大忌。。。
这种战法,除了李世民,霍去病,项羽,没人可以做到以少胜多!
别人3万,你也调个两三万去打才对啊,8百对3万?除非那8百人每人一挺“马克沁”,还要有些人驾驶坦克!
当年国军残部打得缅军家都认不得
人家是重伤血流干而亡,怎么是自益,人家可查了清史
打东南亚最重要的是从南往北打
清军在清末也悍不畏死的无奈弓箭大刀挡不住洋枪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