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拳出击,空前力度支持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近期,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明确提出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这一举措无疑在经济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历届三中全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节点,此次对民营经济的重点聚焦,无疑传递出国家层面对于民营经济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 回望11年前,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民营企业”这一表述,随后一系列利好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而今,面对民营经济在法律地位上的空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出,标志着对民营经济的扶持正式上升到了制度和法律的高度,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号。 近年来,不少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似乎都选择了“沉默是金”的策略。从字节跳动的张一鸣清空微博,到阿里巴巴的马云行踪成谜,再到美团的王兴减少公开言论,这些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民营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投资难、回款难、用工难、出海难……一系列问题如同重峦叠嶂,让许多企业步履维艰。 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略降至49.4%,继续徘徊在荣枯线之下,市场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间投资更是低迷不振,前5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0.1%,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降幅更是进一步扩大。 面对这样的形势,民营企业究竟遭遇了哪些难题?界面新闻的调查揭示了真相:市场需求不足成为首要问题,占比高达66.1%;成本费用和政策环境紧随其后,分别占比49.4%和46.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政策环境方面面临更多困难,近半数未享受过任何优惠政策,逾三成在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中遭遇不公,更有16%的企业反映监督执法检查频次过多。 那么,为何在已有众多扶持政策的情况下,仍需立法促进民营经济?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缪因知一语道破天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陷入“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圈,实际落实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一把更高效力的利剑来破除这一困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正是为了从法律层面为民营经济“正名”,明确其地位和保护措施,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占据了中国企业数量的绝大多数(90%),贡献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60%以上的GDP以及50%的税收。广东和浙江作为经济大省的成功案例更是充分证明了民营经济的巨大潜力和活力。浙江和广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全国树立了典范。 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地位在宪法中经历了五次重要修改和提升。如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不仅是对民营经济历史贡献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法律的出台能够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原工行现券商 拥有100%控股公司 资本市场资深人士 李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