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止泻话乌梅之中医用乌梅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乌梅的烘焙过程极其讲究,夏季采摘近成熟的绿色果实,常称“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烘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控制在40℃左右。当梅子烘焙至六成干时,须上下翻动,但不可伤及表皮,使其干燥均匀,一般烘焙2~3个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烘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乌梅。以个大、肉厚、色黑、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历代医书对于乌梅的记载非常多,《汤液本草》: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咳,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名医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本草iii新编》:乌梅味酸,气平,可升可降,阳也,无毒。收敛肝气,固涩大肠,止血痢,安虫痛。乃止脱之药,备之以敛滑脱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