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御窑瓜皮绿釉通景开窗青花牡丹竹石纹尊一件尺寸:高23.1厘米,腹径16.3

大万收藏张水淼 2024-06-14 10:59:54

清康熙御窑瓜皮绿釉通景开窗青花牡丹竹石纹尊一件

尺寸:高23.1厘米,腹径16.3厘米,肩环径10.4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10.44厘米,尊净重1177克,容量能容1877克水。

品相:完美全品。

撇口,束颈,丰肩,高圈足外撇,腹部一圈通景开光绘青花牡丹竹石纹,器型和修足甚为规整,品质上乘,造型规矩,造型比例合宜,器形修整细致,堪称典范。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这个小尊釉水如玉、宝光四溢,高贵典雅、青花发色极好翠蓝、青花釉水级好、单色绿釉也是色、质、釉、润、都极好完美无可挑剔,整器异常精美。它是单色绿釉加青花,这种单色绿釉品种非常罕稀。它的制作工艺精悍复杂难度高、方方面面都非常精美。它,釉色静谧匀净,润泽明朗,仿佛水中倒映一幅天然图画,韵味悠远,实乃康熙文房佳品。

在器型上,我在第一次看到此尊时,光从型上判断,我还以为它是件乾隆御窑瓷器呢。后来仔细看,千真万确的确定它件康熙御窑精品、稀有品、重器。它的高贵稀有程度不亚于康熙御窑珐琅彩重器,它是件康熙御窑做给宫内文房陈设的把玩瓷。小而精,名贵无比。它让我想不到的是:康熙朝能达到如此规整周正的程度,猛一很象乾隆工,实属罕见,工艺精悍让人叹为观止。

我非常喜爱它,对它的测量非常精确、非常多、照片也拍得很多、我和它合影也多。我经常携带把玩、对它爱不释手。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此物照片一展示,内行就知道它的稀、罕、少、精、漂亮、工艺少见、制作难度大、稀有品种、官中之官、官中之精、精中之精、空前绝后、技艺失传不再、后世不能仿制等等,内行看此就立马的能敏感的在脑子内生出这一连串关键词。

我经手极多康熙官窑瓷,可谓足迹全国、见多识广了,我也是第一次见康熙此尊在器型能如此严整周正,我惊叹祖国古瓷器在康熙朝就在能器型达到如此极限高度。以前,我一直认为瓷器发展到乾隆朝,才能型体才能有此周正规整严正的水平,是这件瓷器改变了颠覆了我对康熙瓷形体精准认识。目前上段我还只是从器形上谈型的精准周正和完美无暇。

这个器型是件标准的尊,颈肩部特意雕琢成带深凹台阶的颈肩泾渭分明装饰,让人误会是颈肩分离的两部分,其实是一体的,是修胎雕琢成这种颈肩分开的两部分装饰的。

本尊,它是这类乾隆御窑转心瓶尊的前身,乾隆的转心尊来源于此器物,乾隆转心尊是受康熙此尊而获得灵感和启示。乾隆御窑师唐英看到此颈肩台阶式分离,看到此形式的一圈青花开光,获得启发将乾隆尊瓶口做成活动的,看到此尊一圈青花通景开光,就将乾隆这型尊设计成内心活动通景物画,内心画一圈通景,再以镂空形式看内画。

乾隆有些转心尊的外形就是此物形状,唐英将乾隆此型转心尊按比例做得更大,所以我经常说瓷器是有发展脉络的、有传承的、有衔接的,后朝乾隆此形状的转心尊的诞生,都不是一时脑热凭空发明创造出来的。

它是一件康熙本朝御窑古瓷真品,罕见稀有品,它的型,釉,色,皆非今人所能为之。康熙瓷器格调高雅、绘工精细、整器素雅、釉色静谧匀净、润泽明朗、审美极高的特征此物能充分体现。我们包浆、老熟感、釉、色、青花发色、钴料、画工、釉水、款字、胎骨、气息、质感、格调、艺术效果、和谐度、古韻、风格等等方面看,它是一件康熙稀有罕见的本朝古瓷级品、是件真古瓷、是件真的康熙御窑古瓷、是件稀有康熙古瓷文物,弥足珍贵,收藏价值无可言状,贵不可言!它造型雅致端庄,它的瓜皮绿釉,釉色莹润翠绿,有着天然纯净之美。它光彩夺目、制作精美、工艺考究。它独具特色,静谧怡人、润熟如玉、美不胜收!

此物高贵之级、稀有之级,是康熙御窑宫廷内部玩赏瓷器,它当初的存在,它是带动启发了唐英发明乾隆朝转心尊的确切中间物证。这种物证很少,外型和后朝乾隆的雷同,造成我们很容易误会它是乾隆。看到它,使我们知道此型尊是康熙朝就有的,正因为其稀有不常见,大家过去都没见过,就造成学术界、古玩界、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们界定了唐英以它自己的天才独自凭空发明了乾隆转心尊。

此尊的出现,打破了几百年来唐英横空创造发明转心尊的传说!在乾隆时,御窑史唐英见到康熙此尊,才有后来乾隆朝各种大小转心瓶尊的伟大发明。是唐英借鉴吸收了此尊的创意,获得灵感后继承和改进创造了乾隆朝转心尊。

因为以前古玩界文博界收藏界拍卖界,各路专家大家都没见过此康熙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就界定了是唐英发明了转心尊。古瓷学术界有些传说和界定,是在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中进行的,历史上对瓷器有不准确说法很正常的。

说到这里,你们想想此尊的路份档次之高,稀少之级,凤毛麟角都不足以形容它的稀少。这尊我查遍了各方各界资料,民国时是有仿过,民国仿的异常难看,粗糙突兀不和谐,釉、型、色、韵、灵性、光彩、气息都让人不舒服难看。换句话说,即使民国仿的难看的失败的此尊,都凤毛麟角。您想想此尊的名贵稀有。

瓜皮绿釉又称浇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氧化铅为主要熔剂的低温颜色釉,与汉之绿釉不同,其釉质莹透,色泽郁翠,予人鲜妍明快之感。因其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称“瓜皮绿”。创烧于明代初期,嘉靖一朝烧造甚盛,其后渐断绝,康熙晚期复烧,此时景德镇的窑场已掌握非常成熟的配方和烧造技术,所出之品,釉质莹透,翠色怡人,成为康熙二十年之后官窑烧造的品类之一。康熙瓜皮绿有深浅二色,深者浓绿,无纹片,多用在单色釉的瓶、罐、盘、碗、尊、洗上;浅者如嫩黄瓜色,常用来装饰高约六七寸、式样精巧的*细**脖*瓶,此拍品当属前者。至雍正时,瓜皮绿釉烧制技术已极尽完美。唐英《陶成纪事碑》载:“仿浇绿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

本器单色釉瓜皮绿釉部分,釉面无开片,明润晶莹,色泽莹润,非常耐看耐赏。它结合了单色釉和青花之美,吸收了宋瓷单色瓷素雅和清瓷青花的完美结合。它是康熙朝古瓷的杰出代表,它一件顶康熙官窑青花精品重器十件。它就那么好,尊敬的未来金主买家,您想想,您品品,会发现我所言不虚!请到它将来您会想明白我今天的介绍属实,将来有一天您要记住感谢我哟!

0 阅读:1
大万收藏张水淼

大万收藏张水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