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切断门店插座电源,引来不少质疑,其实很容易理解。 这个品牌从来就没有重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30 23:19:02

星巴克切断门店插座电源,引来不少质疑,其实很容易理解。 这个品牌从来就没有重视过“服务客户”,比如不断强调店员是“咖啡师”而非“服务员”,因此大多不够热情,对于打扫卫生也很不积极。再比如早先星巴克是有马克杯的,后来统一换成了纸杯,固然是为了卫生,但又何尝不是店员懒得洗杯子呢? 联想到另两个洋品牌,麦当劳和肯德基刚进入中国时,反复引导顾客自行收拾餐盘,很多国人还将此当成文明的行为。还有“高人”研究洋快餐店,说他们有意将座椅设计得不舒服,并且播放嘈杂的音乐,就是为了让顾客早点离开,提高翻台率。总之你看到的都是对商家的理解,而没人维护顾客的权益。 还去过另一家咖啡店Costa,原本有卫生间,后来挂了牌子“维修中”,然后就再也不开放了,生怕顾客“防水”,这样就不得不离开。 看来这些洋品牌欺负国内顾客已成了习惯,很多国人却还搞不清状况,一副向“文明人”靠拢的嘴脸。 星巴克的另一个骗局就是“第三空间”,说品尝咖啡是一方面,主要是创造了休闲、商务的空间,有别于家里和办公室。看看有哪些人争相跟风就清楚了:首先是海归,好像不去星巴克、不碰一杯星巴克就不够“洋气”。其次是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是皮包公司,没像样的地方谈事,于是就跑到星巴克,很好的伪装。三是小资白领,这个人群最会跟风,什么奢侈品、演唱会、酒吧,都是主力军,没事往星巴克一坐,显得很有格调,经常手捧一杯星巴克,显得很有品味。 事实上星巴克门店内空气普遍不好,座位也不算宽敞,最重要的是很嘈杂,每个人的谈话内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这算哪门子“第三空间”? 由于大家先入为主,星巴克抢先建立起了商务、小资形象,牢牢吸引了重点人群。因此其他一众咖啡店都没做起来,因为国内本来就没有这么多习惯坐在咖啡店喝咖啡的人群。哪怕他们的环境更好,价格更实惠,也活不下来,因为这些本来就不是关键。 原本在瑞幸的冲击下,星巴克应该下决心提高服务质量,因为价格差距实在太大,而瑞幸主要靠的是外卖,所以星巴克的门店服务可以成为重要筹码。 然而星巴克再次表现出了洋品牌的傲慢嘴脸,只顾着降低成本,甚至进一步牺牲服务质量。也难怪,谁叫前面说的那三类人这么忠诚呢,星巴克也就不客气地吃定他们了。 做个类比,三类人认准星巴克,很像粉丝忠实于明星,哪怕被明星各种收割,粉丝们还是无怨无悔。 星巴克们在国内火爆,是畸形消费心理造成的。国内市场可以允许洋餐饮成为组成部分,但实在不应该贡献这么高的营收。 接下来,星巴克是否就该取消椅子了?到那时,三类人是站着呢?还是跪着?

0 阅读:1
钦泽练八段锦

钦泽练八段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