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修道为什么被称为“生死判官”,创下单杀280人并全身而退记录的他,究竟有何奇特

李满谈过去 2024-05-30 18:17:36

胡修道为什么被称为“生死判官”,创下单杀280人并全身而退记录的他,究竟有何奇特之处?这个问题的答案,得回到胡修道入朝一年后进行的上甘岭战役说起。 1952年秋天,即胡修道入朝一年之际,朝鲜停战谈判再陷僵局,美军谈判代表叫嚣着“让枪炮来说话”。当年10月14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集结了6万多人,调集300门大炮、170辆坦克、出动3000架次飞机发动了“金化攻势”。 他们此次行动的目标是拿下五圣山,一旦拿下五圣山,美军就将控制金化、铁原、平康三角地带,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要拿下五圣山,五圣山前突部位的上甘岭是最关键所在,上甘岭左侧和右侧分别有一个高地,即537.7高地和597.9高地。 而597.9高地,正是上甘岭右侧高地,是胡修道所在连奉命驻守的高地。它由三个阵地组成,即靠前的9号阵地,靠右的10号阵地,靠左的3号阵地。 为了迅速夺取上甘岭高地,范弗里特采用了轮番轰炸模式。他的想法非常霸道:先用狂轰滥炸将上甘岭高地夷为平地,然后再派美联军带着先进武器弹药夺取上甘岭。 范弗里特还说了:美军顶多用伤亡200人的代价,就可以拿下上甘岭高地。然而,现实让范弗里特失望了。 失望的范弗里特发了疯,就在胡修道上战场那天早上,美军发动了号称“一年来最猛烈的攻势”。美军的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在志愿军阵地上。第一次上战场的胡修道被美军的阵仗震惊到了,他虽设想过战争的残酷,却未想到战场竟是如此激烈。 正式打仗时,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位新兵和老兵李峰是一组,他们主要负责守卫3号阵地。胡修道他们当时都是采用的老兵带新兵的打法,通常第一次战斗由老兵带,第二次便是自己上。 李峰指挥胡修道和滕土生成功打退了敌人的一次进攻后,李峰表扬了胡修道,夸赞他不怕死,敢于直面敌人的炮火,得了表扬后的胡修道更加热血沸腾了。 意识到胡修道可能是个奇兵后,李峰还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告诉了胡修道。他说:敌人最怕近战,你不怕死,你就在他们离得最近的时候扔弹,那样他们的伤亡会非常大。你只要不怕死,就一定能成功。 李峰绝没有想到,胡修道会不怕死到等到敌人快到跟前了才扔弹。敌人第二次向3号阵地进攻时,李峰被调到了9号阵地,胡修道以“老兵”身份上战场,他和滕土生一个负责供弹和观察,一个负责射击或掷弹炮。 因为胡修道每次扔弹都等到敌人离得非常近时,所以,敌人的伤亡非常重,但也因为太近,胡修道的棉帽子和背上都着了火,还好滕土生眼疾手快,迅速将他身上的火扑灭了。 经过一轮火烧后,胡修道浑身完全是一团漆黑,不过这样反而更好,敌人将很难发现他的踪迹。就在滕土生给胡修道扑灭身上的火苗后不久,敌人再次来袭,胡修道顾不得身上的灼伤,端起枪就一个劲地扫射,直到敌人完全撤退,他才从忘我的作战状态中清醒过来。 胡修道的3号阵地守住了,可此时10号阵地没人了,观察哨那边紧急喊救援,胡修道于是端起枪去支援10号阵地。 胡修道抵达10号阵地时,排长郭三旦已经倒在了血泊中,看到胡修道后,他用最后一丝力气对着胡修道说出了四个字:守住阵地。 郭三旦是胡修道最好的朋友,看着朋友惨死,他的心无比悲痛。恰在这时,敌人攻上了10号阵地,胡修道红着眼怒号着向敌人猛烈发射子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胡修道刚刚守住10号阵地,3号阵地告急,于是胡修道再次端起枪往3号阵地赶。此时的滕土生已经负伤,无法继续战斗,而敌人的进攻比先前更猛烈了。 目睹太多战友倒下的滕土生已经完全不管自己的死活了,他的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念头,就是守住阵地。 3号阵地、10阵地,胡修道一个也不想丢,于是,他在两个阵地间来来回回不断往复,为了迷惑敌人,他忍痛将战壕内牺牲战友留下的帽子,分散摆在阵地的最前沿。 在援兵未抵达前的一天一夜里,胡修道凭着一口气,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守住了阵地。 敌人的数次冲锋,又都被胡修道愤怒的机枪和后方支援的炮弹打了下去...... 战斗已经结束时,胡修道那根紧绷的弦依旧没有松下来,他的两眼微红、眼神发着奇异的光,始终站在堆满敌人尸体的阵地前。这样的胡修道,让美军如见死神。 援军终于赶来时,胡修道才终于松了下来,这个做了一天生死判官的将士,看到活着向自己跑来的战友后,带着哭腔激动地喊道“阵地还是咱们的,还是咱们的!” 到这里,我们也可以下结论了:胡修道的非凡战绩背后,不是因为他是非凡的人,而是因为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已经完全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这种不要命,往大里说,就是大无畏精神。这种大无畏精神,千千万万志愿军身上都有。 英雄的同伴都是英雄,这也是中国能在抗美援朝中打败美联军的真正原因所在。

0 阅读:74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