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孔子的俩复原像,基本是按照孔子最经典画像进行的还原。借这个复原像,聊聊世人

李满谈过去 2024-05-22 14:19:34

下图是孔子的俩复原像,基本是按照孔子最经典画像进行的还原。借这个复原像,聊聊世人关于孔子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孔子并非我们理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他教的人里头,实际并没有普罗大众。很多人听到这,都会拿颜回打比方,说颜回就是平民。 实际上,这是被混淆了概念了,先秦时候的“平民”概念,和今天的平民概念截然不同。先秦时期,是个存在大量奴隶的时代,奴隶上面是人,人分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这些都是有爵位者,只是爵位有高低贵贱,最底下的“男”,才是先秦意义上的“平民”。 所以,这里的“平民”依旧是贵族,只是他们属于比较低等级的贵族罢了。中国古代,一直到民国,平民老百姓接受教育都属于极奢侈,这点了解民国的都清楚,当时识字的基本都是非富即贵,包括胡适、鲁迅等,就连毛泽东祖上也是富农,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底层老百姓。 民国如此,先秦更加了,毕竟,那个时代比民国落后了几千年。 孔子并不进行启蒙教育,他所教授的都是有很好文化基础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说,他教的都是上过公学的人,先秦时代,没有奴隶(真正底层老百姓)能上公学,那都是贵族们才配享有的权利。 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实际是“有类”。 第二个误区:孔门弟子没什么厉害的人物,因为能被随口叫出来名字没几个。有人甚至因此认为:孔子没有教出什么好徒弟,光自己名扬天下了。 有这个误区的,明显是对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了解太少了。 孔门十哲分别是颜回、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这十哲被按照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分成了四科。政事一科中的子有曾出任鲁国左师统帅,并靠战术率兵打败了齐国,死后被封为了徐候,后又被追封为彭城公。 言语科中的子贡擅长经商,学成后成了春秋时期著名富商,他曾用出众口才在齐、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文学科中的子游是鲁国官员,曾出任武城邑宰,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就连排在孔门十哲当中最后一位的子夏,也相当厉害,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对后世儒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子夏死后被追封为为“魏侯”,后又改谥“魏公”。 子夏的弟子李悝和韩非子、商鞅创办了法家,法家理论影响了春秋战国之际的封建化改革,也是秦代的统治理论。 除孔门十哲、七十二贤外,孔门3000多弟子中,出众者不可胜数。 第三个误区:孔子瞧不起女人,因为他不仅和妻子离了婚,还说过一句经典的与女人有关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原话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句话被误读为孔子瞧不起女人、把女人和小人放在一起,是因为多数人并不知道先秦时期的“女” 读“rǔ”,同“汝”,指的是你,你们。而“子”,在先秦时期是对成年男子的通称、尊称。 所以,孔子这段话实际意思是说:“只有你们这几个不懂事的弟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与你们亲近一些,你们就会不严肃;与你们疏远一些,你们就会抱怨。” 它跟女人压根儿就没有任何关系,孔子若泉下有知知道今天的世人因为这句话对他误解如此之深,当真会死不瞑目。 关于孔子的误传还有很多,比如孔子曾追杀老师老子,并迫使他出走函谷关等等。为还原真实孔子,近期我将推出真实孔子的长文和系列视频,敬请关注。 图一为孔子的官方复原像;图二为其ai复原像 ; 哪一个更接近你们心中的孔子?

0 阅读:13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