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现在人不配知道王羲之书法?!不配看王羲之的真迹?!为什么我们现在人看到的王羲之一些墨迹都是唐代的摹本?我们现代人谁都没有看到过王羲之真正墨迹,这是上天的安排吗?还是现在人只配知道这种程度呢?!
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唐代王羲之摹本书法,我也惊为天人高超不已,非人力所能为也。
我们看颜真卿的字也不得了,但是他只是在唐楷上成就很高。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颜真卿的墨迹,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我都怀疑是托伪之作,非颜真卿本人真迹。如果从行书祭侄稿是真迹的话,他的高度达不到王羲之的高度,无论从美学上,从这个形式上,从内涵上都达不到。
我发现宋代米芾是一个天才,但他再天才再高超再潇洒淋漓八面出锋,他不如王羲之啊,他的字的耐看度内涵结体用笔都赶不上王羲之。米芾在晚年的时候,很多字写得狂怪而粗头乱服不理智,不能说有多好。
我们能看出苏东坡的字写得很好,黄庭坚的字写得很好,他们虽好,但是只是另有突破,走出另外的一个境界去开拓自己,叫别有一番风味而已。
我们能看出赵孟頫的字写得非常的好,是学王羲之的路子,赵孟頫的线条质量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变化上结体上气韵上就不如王羲之,内涵上充实上大气上各方面都不如王羲之。
明代董其昌累死他再狂奔100年,他都不如赵孟頫,
再后代清代,书法上就明显更差些了。
如今,谁能将王羲之的那种内涵丰富和那种内在饱满充实丰厚的线条、这种结体美字再现,至今人类还没有出现过。
现今人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是相互借鉴相互抬举相互引用相互传抄互相背书,很多古代文人也有这个毛病,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显示自己的家学渊博,显示自己所学广博,显示自己的文化深厚源远流长,敢标榜自己所学上至王羲之下至唐宋什么的,其实他们很多古人,他们根本就没看过前贤真迹。在绘画上尤其如此。
如我们经常看到古画上题字说他学仿谁谁的,如今我们一看,根本就不是学那个人的画,一点儿宋范宽黄公望倪瓒的影子都没有,可是他敢大明旗鼓的在画上题我学范宽黄公望倪瓒的笔法仿范宽黄公望倪瓒的画,就是为了显示为了标榜自己博学有根有源。很多古人都有这个毛病,不说实话瞎标榜显示背书。
现今的很多论文,我们看他引用这引用那,这句话出自于哪里,这那句话出自于哪里,引经据典一大堆。你抛开他的引用图书图录,抛开他的引用观点,你会发现他几乎没有观点。
唐宋元明清的古人包括乾隆皇帝,绝大数古人的眼界真不如现今当代人,因为现在有博物馆有印刷术有数码相机有网络。
LT
作者或是不懂装懂,或是无限拔高王羲之来故作高深!书圣虽然建立了用笔和结体的标杆,但也远不能代表书法的全部!例如不能表现颜真卿的浑厚大气,不能表现米芾的奇骏险厉,不能表现王铎老辣苍劲和大条幅的视觉冲击力,更不能表现张旭怀素的疾风骤雨惊心动魄!………等等等等。牡丹虽艳亦不能夺梅兰菊荷之美!正是这些不同风格才使得书法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