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要想理解、掌握太极拳,必须掌握阴阳学说。太极拳吸收引进了阴阳的辩证哲理,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动静相兼。静是阴,动是阳,动从静中生,阳从阴中来。太极拳是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的运动,无论是先求无极的静中求动,还是行拳走架的动中求静,都以动、静二字为根本。
二是对立统一。太极拳每个动作中的开与合、虚与实、动与静、柔与刚的变化,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运动处于统一的整体之中。所以太极拳强调“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内必有外”的对称平衡运动规律。
三是相互转化。阴和阳是矛盾的双方,以各自的对立面为条件,互相影响,阴阳互济,虚实互助,刚柔相济,蓄发相变,互相转化。如太极拳中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开先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柔中有刚,刚中含柔,化中有发,发中有化等理论,都说明了太极的本质特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
二、八卦学说
八卦学说是古代贤哲“仰观天,俯察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智慧和经验总结,是对宇宙万物、社会人事进行哲学思辨后创立的“以类万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的符号表述体系,包涵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用八种符号概括万事万物的存在、属性、状态和转化,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种物象,即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八卦序数,即1、2、3、4、5、6、7、8。
古人兴南子曾云:宇宙虽大,不离其数,万物虽多,不离其旬。明象数者,知宇宙万化,通天下万变。
古人留下了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传说先天八卦图为伏羲所画,故称“伏羲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为文王所制,故称“文王八卦图”。太极拳用的是先天八卦图,即挤东、按西、捋南、掤北、肘东北、靠东南、采西北、挒西南。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挤是震仰盂,肘为艮覆碗;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劲源心法要诀”明确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画眉毛;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登后脚;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三、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构成的。古人把五种物质的属性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并认为这五种物质不仅具有相互影响、互为相生的关系,而且是不断变化与运动的。
五行学说主要以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生,即相互滋生和助长;相克,即相互制约和克制。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步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进步为坎,为水,方位正北;退步为离,为火,方位正南;左顾为震,为木,方位正东;右盼为兑,为金,方位正西;中定五行为土,方位正中央。
拳诀有云:
进时火燃起,处处喷火苗。
退时柔似水,风起漩涡妙。
左顾风摆柳,右盼似鞭稍。
中土不离位,神仙也没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阴阳学说也好,还是八卦学说、五行学说也好,虽然有助于丰富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加深对太极拳的技术理论的理解,但不能故弄玄虚,生搬硬套,还是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基本理论基础上的练习、练习、再练习,唯有如此,才是练习太极拳的根本。切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