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体化因而具有排他性、道德化因而带来优劣论的民主主体观,必然导致一种“敌我斗争”的政治话语,打压政治自由只是这种政治话语的后果而己。对“人民”的神圣化需要不断构建乃至想像作为反衬者的“敌人”。“敌人”有时候是有产阶层,有时候是“劣等种族”,有时候是“异教徒”,有时候是“卖国贼”,有时候是“阴谋叛乱分子”,有时候是“少数族裔”,有时候是“全球主义者”,有时候是“政治不正确的人”……总之,在“敌我”政治话语中,政治是一场永恒的“斗争”,其成败就在于能否及时地发现并压制“敌人”,将“人民”从“敌人”的压迫和欺骗中拯救出来。这也是政治强人赢得民心的基础。在民主政治中,鲜有选民会无条件地将所有权力拱手交给一个政治强人,权力垄断往往依靠一套“善恶之争”的政治话语来实现。因此,民主的“去自由化”往往伴随着政治话语的“黑白分明化”:一端是正义的高地,另一端则是各种阻碍历史进步的“牛鬼蛇神”。因此,民粹式民主话语往往用“锯木头总会有木屑飞出”、“煎鸡蛋总需要打碎蛋壳”或“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总会碾压小花小草”之类功利主义的话语来为其政治压迫辩护。(刘瑜《巨变第二天》,第302页)
一种实体化因而具有排他性、道德化因而带来优劣论的民主主体观,必然导致一种“敌我斗
新银说历史
2023-12-06 22:04:27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