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tí bài)。”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pì)。”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nì)。”
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lǚ xī)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尝相与游乎无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澹(dàn)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hóng),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您所说的‘道’,究竟在何处可寻呢?”
庄子回答道:“大道无处不在。”
东郭子进一步追问:“能否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呢?”
庄子说:“它在蝼蛄和蚂蚁中。”
东郭子认为这太过卑微,不解地问:“为什么会在如此低微之处?”
庄子回应:“它也在稻田的稗草里。”
东郭子继续质疑:“怎么会更低微了呢?”
庄子说:“它还在瓦块砖头中。”
东郭子更加困惑:“为何越来越低微了?”
庄子解释道:“它甚至在粪便和尿液中。”
清朝末年,政治家李鸿章在与留学生讨论时,对抛物线产生了兴趣。当留学生难以解释时,他巧妙地以撒尿作比喻,形容抛物线。听后,李鸿章大笑,并引用庄子的“道在屎溺”来阐释这一道理。
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被指出存在于卑贱之处时,东郭子陷入了沉默。实际上,庄子是从宇宙万物的美好角度去观察——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还是被视为卑微的废物,庄子都能发现它们的美,赋予它们无限的生机。
庄子进一步阐述道:“你的提问,其实并未触及真正的本质。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监管市场的官员通过踩踏猪的下腿来判断猪的肥瘦,因为猪的下腿是最难长肉的部位。如果这里都长肉了,那么整头猪必然肥壮。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从看似卑微的地方观察,往往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因此,你不应过于固执己见,要知道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至高的道理亦是如此,伟大的言论亦复如是。范围、普遍、一切这三个词虽然名称不同,但它们实际上指向的是同一个真理,共同描绘了大道的特性。
现在,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无何有之境的旅程,用混同合一的观点来理解世界与大道。宇宙万物的存在与变化是没有边际也没有穷尽的。让我们与大道同行,无为而游,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广漠而又清明,调谐而又安闲。
我的心志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无论去往哪里,我都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无论离开还是归来,我都知道自己的归宿。我已经能够在这个境界中来去自如,然而却不知道它的终极所在。
在这个境界中,我感到迷茫,但伟大的智慧却能深入其中,永不满足。创造万物的‘道’与万物本身并没有界限,但万物之间却存在着界限,这就是所谓的‘物际’。没有界限的界限,才是真正的界限。盈满、空虚、衰败、消杀,这些都是道使万物发生的变化,而道本身却不受这些变化的限制。道使万物有始有终,有积有散,但大道本身却并非无始无终、无积无散。”
在这段对话中,东郭子代表了我们认知范围内常识的观点,这种观点背后隐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界秩序意识。他坚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并希望庄子能够明确指出“道”的存在。然而,庄子认为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因为“道”存在于“物”之中,而非“物”本身。
东郭子想要了解“道”究竟是什么、在哪里,但他的提问是基于他固有的世界秩序意识,这意味着他预先假定“道”是一种高贵且可观察的存在。当庄子回答“道在蝼蚁”时,东郭子的反应是惊讶和质疑,认为这样的存在太过卑微。这个反问揭示了东郭子提问时的预设:他只想在自己所熟知的世界秩序中寻找“道”的位置,而从未考虑过理解“道”可能需要否定他习以为常的世界秩序,并接受一个新的视角。
然而,庄子却是非常认真的。他使用蝼蚁、稊稗等比喻,旨在说明“道”是自然本身的呈现,而自然万物原本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低贵贱的观念是人类社会所赋予的,而“道”恰恰是对这种世界秩序的瓦解。
正如《秋水》篇中所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之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庄子通过这些比喻,旨在打破人们固有的世界秩序观念,引导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世界。
而庄子在与东郭子的对话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即通过将话题推向极致来引导对方思考,也是其独特的哲学表达方式。这种方法在后世的禅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等偈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的精髓。
与禅宗相比,庄子的哲学更加注重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他认为万物虽然齐一,但并非心中的幻象,而是真实存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道”以无形的方式浸润于万物之中,无所不在。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从最卑微的事物中体会来自本源的变化,发现自然之美。
成语:【无所不在】意思是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异名同实】意思是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每下愈况】原指用脚踩猪来估计肥瘦,越接近猪的脚胫,越能看出实际的肥瘦。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道在屎溺】比喻道之无所不在,即使是在最低贱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
庄子玩的是虚幻主义吧。想学哲学,要学会辨认真正的哲学和伪哲学。真正的哲学,比如道家 马克思哲学。伪哲学比如佛家佛教。那真正的哲学是追求真理真相和科学方向是一致的。那伪哲学那纯粹是为了骗人是为了搞宗教迷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