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实际上有多种意思:
案,切肉用砧板,或切肉用的小案子,或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
几,饮宴时专置摆放饮食器物所用的几,形状类似后来的餐桌或茶几。
现在能够看到最早的“俎”字,是甲骨文中的“俎”字。从字形图像上看,俎中“且”的原形,象一块长形的打击石片,在石片上放上肉或鱼,如图2.
《古代“俎”本源考辨》一文中认为:
“俎与祖,不仅古音相同,且共有“且”旁,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渊源。俎之为礼,实源于祭祀,始于祖先之祭的供祭和祭祀中的饮宴。 ”
“从自己饮食中分取少量食物敬于祖供,这是俎中切案现象的由来所在。”
这么看,“几”这个意思,才是俎的本意。
附图1的这件,应该是第二个意思。 这也能解释,为啥这个俎的表面是镂空的,因为是摆放食物用的,不是案板。
出土的俎,有很多,如图3,4,都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