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西南地区从古代佛教就比较鼎盛?比如我们熟悉的段氏大理国。这跟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先从海路到交州,再到中原也是一条重要路线有关。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持这种观点,1993年,中日学者还为此合编了一本名为《佛教初传南方之路》的图录。 东汉明帝时期,两位西域高僧用白马驮着到中国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抵达帝都洛阳,明帝他们修建了最早的佛教寺庙白马寺。 此后百多年里,不断有国外高僧来到洛阳翻译佛经,其中不乏从南方交州而来的。 到了汉末乱世,洛阳残破,这一带的佛教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笮融在徐州下邳国兴佛,虽盛于一时,但因其人品卑劣,并掳掠欺压百姓,最终辗转到豫章郡被山民所灭。而交州的传佛却因牟子写出最早的本土佛教著作《理惑论》而更兴盛。 牟子能写出此书,说明当时交州有一定的佛教基础。而《理惑论》面世后,又必然促成更多的人信奉佛学。 康僧会,是一位来自于康居国名叫“会”的僧人的汉名。康居国位于今哈萨克斯坦东部的一个西域大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汤用彤先生认为:康僧会的父亲因经商移居到交趾郡,康僧会出生在这里,十几岁便出了家。 他于280年过世,出生时间大致与牟子的《理惑论》成书时间相当,他的出家也能看出当时交州佛教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虽然没有笮融上万追随者的规模程度。 康僧会在交州全面学习了我国的儒道等传统思想,有所成就,和牟子一样能更好地把佛家思想和本土思想糅合在一起。加上他是康居人,能接触到更多外来的佛家思想,比牟子更是青出于蓝。 后来康僧会从交州去到东吴的国都建业,受到了孙权的信敬,为他建寺立塔,得以在建业弘扬佛法。 当时北方魏国洛阳的佛学仍然以翻译外来佛经为主,而康僧会对中国文化更熟悉,主要以论著注释佛经(释经)为主,这与从洛阳南迁到健康的高僧有所不同,也更能被人们所接受。 笮融带着他的上万追随者们一路南迁时,屯驻过秣陵城(建业城的前身),在这里打下过佛教基础。孙权统治江东在这里兴佛教,又有交州来的康僧会这样的释经高僧弘扬佛学,便形成了后来南朝江南佛教鼎盛的局面。 而南边的交州,佛教持续不断地发展,并影响到我们西南更远的地区及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一些地方,直到今天!
为什么我国西南地区从古代佛教就比较鼎盛?比如我们熟悉的段氏大理国。这跟佛教传入我
熠彤说历史
2023-02-22 07:06:00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