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遗产有多丰厚?后代吃了1000多年,29代孙还比李嘉诚富有

小仔浏览厅 2024-12-19 09:49:55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民间传说中,包拯,人称“包青天”,是一位断案如神、明察秋毫的清官。

他不仅能帮活人辨明是非,主持公道,还能给死去的冤魂做主,为他们讨回公道。铁面无私、两袖清风,这些都是人们对包拯的普遍印象。

然而,拨开民间传说的迷雾,历史上的包拯却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他没当过开封府的领导,那些广为人知的案件也不是他处理的。

真实的包拯,是一位面目清秀、儒雅博学的官员,他的故事或许不如传说那般跌宕起伏,却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誉为清官的包拯,竟然还给后代留下了巨额财富,他的第29代孙甚至比商业巨擘李嘉诚还要富有。

这让人不禁想问:包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清正廉洁吗?

——【·孝子包拯·】——

包拯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孝悌与责任的抉择。

北宋天圣五年,合肥那儿的包拯小伙儿,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去参加那科举考试,结果一炮打响,考上了进士。

朝廷本想派他去江西当知县,可包拯觉得离家太远,家里还有年迈的老父母需要照看,就向朝廷申请调到更近的地方工作。

包拯因孝顺之心被吏部官员同情,于是被安排回到安徽老家,即将被派往和县担任新职。

尽管离家不远,但包拯爸妈还是舍不得让他走。

最终,28岁的包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选择留在家里侍奉双亲。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包拯悉心照料父母,直到他们相继离世。

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哀思,包拯在父母的坟墓旁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棚子,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守孝生涯。

在这三年里,他寸步不离坟墓,风雨无阻,日夜陪伴着父母的英灵。

三年守孝期满后,包拯仍然无法释怀,他时常徘徊在父母坟前,睹物思人,甚至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村里的长辈们都为包拯担忧,他们深知这个年轻人才华横溢,前途无量,如果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岂不是辜负了自身的才能?

村里的长辈还有包家的亲戚都来安慰包拯,让他别再纠结过去,好好开始新的生活吧。

包拯没有改变主意,他在家里又多守了父母两年的孝期,之后才去京城等朝廷的安排。

十年前高中考中进士后,如今38岁的包拯终于开始他的公务员生涯。

——【·仕途之路·】——

包拯在接下来的26年里,先后在地方和中央任职,做过端州知府、陕西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等职务,还担任过中央的礼部侍郎、监察御史等要职。

无论职位高低,无论身处何地,包拯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作风,为大宋百姓的福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敢于得罪权贵,甚至不惜与皇帝据理力争。

民间传说中,负心汉陈世美为了荣华富贵抛弃糟糠之妻,甚至痛下杀手,包拯不畏其驸马爷的身份,秉公执法,最终将陈世美绳之以法,为被害人昭雪沉冤。

虽然这个故事并非史实,但它却反映了人们对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崇敬之情。

包拯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人把他当成神仙一样,相信他能管着人间的是非善恶。

他刚正不阿的形象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包拯并不总是演黑脸,那黑脸形象不过是后人用来形容他刚正不阿的一种方式。

包拯曾做过多个职位,比如县官、宫廷官员、财政负责人、皇家图书馆的官员、皇家图书馆的高级研究员等。

1056年,包拯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1058年六月,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包拯在开封府待的时间没到三年,不像戏里说的那样,他有那三口铜铡,也没真铡过驸马和国舅。

不管是从历史记载还是后人评价来看,包拯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名声可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但看他的生平,他当官时清正廉洁,不怕有权有势的人,这才是他本来的样子。

——【·清廉正直·】——

包拯的清廉正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史可据的。

他当监察御史时,正直无私,对违法乱纪的大官和有权势的人从不手软。

包拯曾弹劾了淮南的官员张可久,他利用职权私下卖盐赚大钱,包拯揭发了他,让他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他还曾指责过当时的宰相宋庠,还有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以及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

这些被弹劾的对象,无一不是位高权重之辈,但包拯丝毫不畏惧他们的权势,坚持秉公执法,维护国家法纪的尊严。

正是由于包拯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作风,当时甚至出现了“包弹”一词,用来形容包拯的弹劾奏章。

包拯这人,一心为公,从不谋私利。

这八个字,是对包拯清廉正直、大公无私的最好诠释。

因为他的公正无私、一心为民,所以“包拯”这个名字一直被大家记住,甚至成了清廉正直的象征,至今还在被人们传扬。

——【·物质财富·】——

一个为官清廉、不畏强权的官员,他的收入究竟如何?

民间传说中的包拯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然而历史上的包拯却并非如此。

他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他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包拯的第29代孙包玉刚,便是这一精神遗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成为了世界著名的船王,其财富甚至超过了商业巨子李嘉诚。

包拯的后代是如何积累如此巨额财富的呢?

这还要从宋朝的官员薪资制度说起。

宋朝的官员俸禄制度堪称中国古代最为完善、最为丰厚的体系之一。这种制度并非偶然形成,而是宋太祖赵匡胤深思熟虑后的精心设计。

宋代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额外补贴和各类补助。工资主要是粮食形式给的。

高级官员中级别在三品或以上,每月能拿到二十到三十石不等的大米。这些粮食官员不仅能自己吃,还能拿到市场上卖,换点钱。

津贴是根据官员职位级别来给的现金额外补贴。

以开封府为例,知府每月可以领取1500贯钱的津贴。那时候这可是一笔挺大的钱,换算下来能买差不多50斤的上好大米。

除了正常工资补贴,国家在诸如元旦、端午、中秋这些大节日,还会多给点钱作为节日补贴。

更为特殊的是,宋朝还给高级官员配置“公田”。这些田产免除赋税,收益全部归官员所有。

一般来说,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获得一千到三千亩不等的田产。按那时的农业产出算,这块地每年能给官员带来不少钱。

包拯在官场摸爬滚打了25年,他最早当的官是天长县知县,那会儿每个月能拿30贯铜钱,加上别的补助,一年能拿到大概90贯。

那时候,一个银两大概相当于十几个铜板,所以包大人每月能拿九十个银两,一年的工资就差不多一千多银两了。

而在他担任开封府尹期间,每月的俸禄为1500贯钱,加上15石米、15石麦、20捆柴和40捆干草等实物补贴,年收入约合180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540万元人民币左右。

此外,作为地方高级官员,包拯还会获得朝廷分发的土地,以他的官职推算,应该有两千亩左右的田地,每年可带来大约800两白银的收入,相当于现在的480万元人民币。

综合来看,包拯每年的总收入大约为1020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

——【·后代富有·】——

经过近千年,包氏家族子孙繁衍,如今分布在全球各地。

最出名的是包拯的第29世孙,名叫包玉刚。

包玉刚作为汇丰银行的董事,享有和李嘉诚非执行董事相当的权力,他能从银行获得相当大的贷款额度。

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包玉刚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购置了200多艘船舶。

1978年,包玉刚拥有的船队总吨位达到了惊人的2100万吨,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船王,并跻身香港十大财团,成为了李嘉诚、李兆基、郭德胜等商业巨头的先驱。

1985年,包玉刚花了5亿港元,打败了新加坡的财团,顺利拿下了英资洋行会德丰的控制权。

一年后,他又获得了渣打银行14.5%的股权。至此,包玉刚在海陆两地都取得了巅峰成就,身家高达400亿港元。

1985年,包玉刚被确诊患有癌症,他开始着手安排家族产业的分配。

他将地产业务交给了二女儿包陪容和二女婿吴光正,主要包括九龙仓和会德丰两家公司。

当时李嘉诚趁九龙仓股票价格低迷之际,大量买入,抬高股价,但被英资大股东实施反收购,并由汇丰银行出面游说李嘉诚放弃收购计划。

由于实力不足,李嘉诚最终同意放弃,并将股票转售给了包玉刚。

包玉刚最终把九龙仓变成了由华人控股的企业。

——【·总结·】——

包拯虽然给后代留下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但他留下的更宝贵的,是正直、善良、清廉的家风和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财富,才是包氏家族真正的传家宝,也是包玉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石。

这种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照亮后世,激励人们追求正义、清廉和正直,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包公工资年过1000万,王安石月过90000? 2014-09-22 15:05·看准网

包公后人肇庆谈包公,兴学教化历经千年不褪色 2018-04-20 19:33·南方+客户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