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闾瑛拒绝与孔令侃联姻,而选择下嫁布衣,多年后张学良:嫁得好

同巍聊历史 2024-09-24 03:00:21

1930年,孔祥熙在闲谈之际,向张学良透露出自己的小心思:

“闾瑛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而且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家儿子孔令侃与令爱年纪相仿,何不撮合撮合,促成两人的婚姻?”

张学良听后,认为他的提议可行:

“我没问题,但还是要征求下女儿的意见。”

张学良虽然不爱妻子于凤至,但很宠爱孩子们。

他派人将张闾瑛叫来,试探性地问:

“要你嫁给孔令侃,你愿意吗?”

不承想,一向温和有礼的女儿,竟然当众驳斥父亲:

“我不愿意!孔令侃不仅是一个纨绔子弟,还不务正业,整日无所事事,我才不要嫁给他!”

张学良尊重女儿的意见,驳回了联姻的提议。

事后,他问张闾瑛:“那你想嫁给谁?”

张闾瑛想了想,说:“我要嫁给布衣。”

那么,一心想嫁布衣的张闾瑛,能否如愿呢?

若是如愿,布衣又有何独特之处呢?

01 邂逅良人,下嫁布衣

1936年,20岁的张闾瑛在伦敦留学。

在此期间,她既要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尽快融入其中;

又要在警报响起后,带着年幼的弟妹,在众人的尖叫中、推搡中,躲进防空洞。

而就在她勤于学业又分身乏术的时候,遇到了同在英国留学的老乡陶鹏飞。

陶鹏飞虽无权无势,家境一般,但不甘于平庸。

凭借出色的成绩,漂洋过海,来到伦敦留学。

在异国领土,能遇见国人已是难得,更何况是遇见同为辽宁人的老乡。

不止如此,陶鹏飞毕业于东北大学,而张闾瑛的父亲张学良,曾是该校的校长。

因为两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很快就熟悉起来。

陶鹏飞博学多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和他在一起,丝毫不会感到无聊!

不止如此,他思想开放,敢于打破陈规,不囿于封建陋习。

越深入了解他,张闾瑛就越沉迷。

他们经常结伴而行,在泰晤士河畔,分享彼此的学习体悟、日常研究与所见所闻。

两个自由又有趣的灵魂,在每次的交流中,越走越近。

张闾瑛看着身旁成熟稳重又勤奋好学的陶鹏飞,眼中都是情难自已的情愫。

而陶鹏飞又何尝不是如此,没有想到本是大小姐的张闾瑛,竟会如此平易近人,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嚣张气焰。

反而谦逊有礼,思想独立,这一切都让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就这样,两人自然而然地相爱了。

自由恋爱大过天!

张闾瑛靠在陶鹏飞的肩膀上,指着空中盘旋的成双成对的飞鸟:

“你看,他们好幸福。”

陶鹏飞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很是宠溺地说:

“是啊,像我们一样。”

虽然两人深陷热恋之中,但都有自己的追求。

毕业后,陶鹏飞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前往德国和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而张闾瑛则决定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共同进步、比肩而立的两人,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与理想追求。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们的感情进一步升温。

情到深处,陶鹏飞试探性地问她:

“你愿意和我结婚吗?”

张闾瑛有一瞬间的失神,没想到陶鹏飞竟会在此刻向她求婚。

虽然很想立即嫁给他,但终究是要请示一下张学良,

“我愿意!但我想写信征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听到肯定答案的陶鹏飞,心满意足:“我等你。”

傍晚,张闾瑛坐在书桌前,思及与陶鹏飞之前的点点滴滴,慎重又忐忑地写信给因发动“兵谏”事变,而被囚禁在国内的张学良。

“父亲,我想尽快择吉日与陶鹏飞结婚,您同意吗?”

信寄出后,张闾瑛一直等待着父亲的回信。

但收到信后的她,看着冷冰冰的一行字,陷入了两难之地:我不同意你嫁给布衣。

她爱陶鹏飞,也想与他双宿双飞,但父亲的意见总归要听取。

因此,张闾瑛决定对陶鹏飞坦诚相待:

“父亲还不太能接受我们结婚的事情,我……”

聪明又善解人意的陶鹏飞没有让她再说下去:

“没关系,我可以等。”

张闾瑛爱他的通情达理、进退有度与体贴入微。

两人的关系,丝毫没有因为父亲的意见而受到半分影响,依旧恩爱如初,甚至愈发亲密。

而且,在于凤至生病期间,陶鹏飞无微不至地关怀,让母亲很满意这个女婿。

1941年,张闾瑛征得母亲的同意下,嫁给了布衣青年陶鹏飞。

为何张学良的女儿,会心甘情愿嫁给一介布衣?

难道仅仅是因为陶鹏飞独特的人格魅力?

02思想独立,拒绝联姻

1930年,张闾瑛在母亲于凤至的悉心教导下,出落成一个知书达理又才情出众的千金小姐。

虽然父亲张学良忙于公务,很少在家。

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们去郊游或打球。

因其独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张闾瑛从小就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大家没想到,曾经的小姑娘,长大后竟然有着姣好的容貌、独立的思想与温柔的性格。

很多世家大族,既贪图她的家世,又迷恋她的与众不同。

上门提亲者,不计其数。

其中,尤以孔令侃,最具竞争优势。

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孔祥熙是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部长。

母亲宋霭龄更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姐姐。

两家若是联姻,不仅门当户对,还能在官场上彼此照应,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孔祥熙特意上门来找张学良,说了几句闲话后,步入正题:

“闾瑛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而我的儿子孔令侃正好与她年纪相仿,他俩若是联姻,你觉得怎么样?”

张学良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

“我倒是很看好这门婚事。但这毕竟是女儿的终身大事,还要征询一下她的意见。”

他命人将张闾瑛叫来,简单问了句:

“让你嫁给孔令侃,你愿意吗?”

没想到,一向温和从容的张闾瑛,却格外排斥:

“父亲,我宁死都不嫁给孔令侃。他不学无术,又风流成性,即使他家有权有势,也不足以让我高看一眼。”

张学良没想到女儿竟如此直接,看了眼旁边的孔祥熙,虽情绪不外露,但难免会心有芥蒂。

他让张闾瑛先退下去,尴尬地解释:

“孩子还小,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

张学良都如此说了,就算孔祥熙不满张闾瑛的话,也只好摆摆手,笑着找台阶下:

“闾瑛说得对!令侃确实太不成器,不怪人家看不上他。”

待孔祥熙走后,张学良又叫来张闾瑛,好奇地问:

“你既然看不上孔令侃,打算日后嫁给谁呢?”

张闾瑛想了想,说:

“我不想牺牲自己的幸福来联姻,我只想嫁给布衣。”

此话一出,掷地有声,饶是见过大场面的张学良都不免一愣。

“你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但对方绝不能是布衣。”

张闾瑛未置一词,只是以沉默应对。

她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父母就是遵循父命联姻的牺牲品,他们并不幸福。

虽然父亲对待子女很好,但为母亲带来的只有痛苦。

他在外面有着数不清的莺莺燕燕,愧对妻子,枉为人父。

张闾瑛从小到大,不止一次遇到过母亲在人看不到的地方悄悄落泪。

她不想重蹈覆辙,只想与一人相携到老。

因此,张闾瑛认为,布衣虽身份低微,但不会像父亲一样辜负妻子又拖累情人。

那么,如愿嫁给布衣陶鹏飞后,她能否获得张学良的祝福呢?

03父亲认可,相伴一生

1961年,学有所成的两人,受邀参加台湾举办的“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

刚收到邀请时,张闾瑛特别开心,一边盯着邀请函两人的名字,一边开心地和陶鹏飞说:

“我终于有机会回国,探望父亲了!”

自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一直被蒋介石软禁。

而张闾瑛也始终在国外求学、谋生、照顾母亲,没有机会见到父亲。

时至今日,父女俩已经28年未见了,说不想念是假的。

而狡诈如蒋介石,这一次竟然没有调查清楚,受邀人员张闾瑛,就是被他用非常手段,囚禁起来的昔日兄弟张学良。

会议期间,张闾瑛凭借专业的素养、不凡的谈吐、谦虚的态度,赢得在场人员的称赞与认可。

而当所有人为她的优秀鼓掌时,张闾瑛在接受的同时,也道出一个秘密:

“我是被囚禁的少帅,张学良的女儿。”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尤其是蒋介石,更是无比震惊。

为防节外生枝,会后他立即下令:

张学良作为被囚禁人员,任何人不得探视。

可是,张闾瑛难得回到台湾,绝不想放弃这个唯一的机会。

千难万险,她都要见到数年未见的父亲。

伤心不已但思父心切的张闾瑛,赶紧找各种关系,试图取得蒋介石的同意。

尽管所托之人说破了嘴皮子,都不能让她如愿。

不甘心放弃的张闾瑛,又利用媒体之手,给蒋介石施加舆论压力。

最终,她如愿以偿,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台北,见到了久违的父亲。

曾经英气逼人的少帅,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张闾瑛仿佛回到儿时一般,迫不及待地扑进父亲的怀抱,哭着说:

“父亲,我回来了,您还好吗?”

张学良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

他抱着已经嫁作人妇的女儿,生出无限感慨,“闾瑛长大了。”

一句话,触动了两人的泪点。

他们抱头痛哭,丝毫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

待情绪稳定后,张闾瑛才拉过一旁安静守候的丈夫,略微羞涩地说:

“父亲,这就是我的丈夫陶鹏飞。”

陶鹏飞看着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虽已年老体衰,但不怒而威:

“校长好,我是东北大学的毕业生。您曾经还因为我带领学校的篮球队赢得比赛,而接见过我。”

虽然张学良早就没有印象了,但还是说:“小伙子,原来我们的缘分早就注定了。”

而张闾瑛却故作恼怒地掐了下丈夫的胳膊:“叫什么校长,要叫父亲!”

陶鹏飞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改口:“父亲!”

张学良看着两人之间的亲密互动,频频点头:“好,好,好,女儿嫁得好。”

张闾瑛将父亲请到沙发上,向他分享着这些年的恋爱经历、国外见闻与生活趣事。

而陶鹏飞则很识相地听着两人的对话,在张学良口渴时,还会贴心地递上茶水。

张学良看着这位优秀又体贴的女婿,很是满意。

他心中暗暗后怕,

“幸好当时没有拆散他们,陶鹏飞的气度与学识,绝对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一介布衣,终于获得了岳父张学良的认可。

结语

打破门户之见,跨越阶层之别,张闾瑛最终寻得了相伴一生的爱人。

而陈鹏飞,亦是如此。

不因张闾瑛是千金小姐而另眼相待,纯粹被她的独立、勇敢与聪慧所吸引。

他们惺惺相惜,又齐头并进。

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

势均力敌的爱情,备受世人的欣赏与赞誉。

-END-

【文|顾言珩】

【编辑|长庚】

1 阅读: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