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规曹随才是成事的密码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11-24 20:16:50

文 / 子玉

人们的一生总是在寻找成事的方法论,寻找解决复杂问题的钥匙,但往往找到的钥匙却根本就打不开锁。事实是,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只需主动搜索一下,看看那些拿到结果的人是如何解题的跟着学和做就行。

汉惠帝二年(前193),大汉相国萧何去世,作为功臣中排名第二的齐国丞相曹参顺利接手了帝国的相位,掌舵大汉朝。

对于曹参做宰相这件事,人们可能是抱有某种期待的,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曹参进了相府就将自己泡在了酒海里,将喝酒作为了工作的一部分。更过分的是,他不仅自己喝,还拉着大家一起喝,如果有人来劝他,曹参直接会将其灌醉,根本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就是在看到相府的人在工作时间喝酒,他不仅不劝,反而会积极融入其中。

最终,惠帝选择主动干预,让在自己身边做中大夫的曹窋回家劝劝他父亲,结果呢,曹窋被曹参打了一顿。

这件事终于被拿到了朝堂的公开场合来解决,面对惠帝的责难曹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答:“朕乃安敢望先帝乎!”又问:“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答:“君似不及也。”

在一轮问答之后,曹参正式为自己的行为解密:“陛下言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承认了曹参的做法。

这件事其实是惠帝和曹参之间围绕权力的君臣博弈,暂且不论,笔者重点想说的是曹参为什么会选择萧规曹随的做法。

曹参任相时,帝国各方面的制度都已经建设完毕,且高帝已经给帝国这辆马车设计好了轨道:

政治上实行皇权、王权和相权的三权并立;经济上实行无为而治;军事上实行偃武修文。

既然方向已经指明,且各项制度都已经制定完备,如果曹参此时选择主动作为,那么其行为可能就属于画蛇添足,在汉帝国转变航向迎来更新系统的拐点之前,高帝和萧何制定好的政策就是最优选,没有什么优化的空间。

如果曹参动作过多,可能还会使刚刚出海的帝国巨轮在茫茫大海上出现颠簸。

曹参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承认高帝和萧何的英明,然后笃定地拿着他们的作业照办。为了保证这套模式能够运行下去,曹参还主动对相府的吏员进行筛选,那些想大干一番的都被他放弃,至于那些比较木讷的老实人则被留了下来。

史书记载:参代何为汉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能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一个男人都有逐鹿中原驾驭天下的冲动,像曹参这种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人更是如此。他能压住自己的本能冲动确实了不得。

再说,因为座次之争,曹参和萧何后来一直不对付,曹参在继任相国后更有否定萧何的必要。但曹参并没有这么做,说明他既能认清自己,又有一定的大局观。

汉帝国的幸运之处就在于,在迎来汉武时代需要优化系统的拐点之前,不管是惠帝、吕后,还是文景二帝,都坚定地走高帝和萧何定好的方向和制度,正因为如此,帝国才平稳地度过了王政向帝业切换的过渡期,有了一定的积累。

也就是说,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都是拿着高帝的作业直接抄,因此才有了所谓的文景之治。

刘邦和萧何完成了帝国前半场的制度建设 图源/剧照

就是之前的刘邦也是直接抄的秦国的作业。汉元年(前206)四月,汉王刘邦前往汉中就国,到了汉中,刘邦就将汉王国由楚制改为秦制,而刘邦凭借的就是萧何从咸阳带来的有关秦国制度的资料。

在之后的岁月中,刘邦团队在制度层面是持续更新,史书记载:“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

萧何、韩信、张苍和叔孙通所依据的正是秦国制度。所谓的汉承秦制就是汉朝在各领域都抄了秦国的作业。

可以肯定,如果让刘邦集团自己创造一套制度,不仅需要漫长的试错周期,而且不一定完备、实用,有可能,制度框架还没搭建起来,汉军就已经被楚军给灭了。

刘邦的聪明之处就在于,直接拿起当时最先进的“作业”进行复制粘贴。

以史为镜,我们普通人做事情的最优办法也是,首先看看自己做的这件事情高手是如何做的,然后照着抄就行。

以自媒体为例,一个初入场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找好对标账号,找到这个领域内已经拿到结果的头部选手,然后按照对方已经总结好的方法论直接模仿就行。

你想,既然对方已经拿到了结果,那么证明其总结的方法论就是契合市场规律的,如果要你自己总结的话,能不能总结出来先不说,可能你总结出来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普通人做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跟随策略,先找到行业内已经拿到结果的高手进行模仿,然后成为他,最后再超越对方。刘邦的汉朝一直都在模仿秦朝,最终是超越了秦朝,进化为世界性帝国,就是最好的说明。

我们在抄作业的时候不仅要在方法论上进行模仿,一些技术参数也要直接抄,比如剪辑视频的方法,要么直接学、要么直接问,不要自己瞎琢磨,这样只会浪费时间。

其实笔者写文章的时候也是如此,经常会看人家的标题是怎么取的,看人家是如何选材的,有时候也要模仿。

再说做事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难题,这个时候我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看看同样的事情高手是如何解决的,因为,我们碰到的所有事情别人都遇到过,最优的方法论早就存在。

还是以史为例。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十四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此时的汉和帝是不能正常行使皇权的,因为其权力都被窦氏外戚所分享。为了破局,和帝就主动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学习前人打击外戚势力的方法论,最终在公元92年以迅雷之势对窦氏外戚进行了精准打击,成功夺回了皇权。

汉和帝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图源/剧照

和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自己没有瞎琢磨,而是主动在历史中寻找最优解,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

军事层面也是如此。自从西晋成功灭吴之后,之后北方对于南朝的兼并基本上都是直接抄西晋的作业,包括战略战术和用兵时间。经营西域也是如此,后世皇帝只需将汉武帝当年的作业直接拿过来抄就行。

历史的真相就是,王朝虽然在不断更迭,但具体的事实际上是在循环播放,历代皇帝解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在史书中寻找答案,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喜欢读史书,原因就在这里,就连石勒这种不识字的人都让人给他读史书。

唐太宗是参透了这一层,因此才说出了“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的话。

同样,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跌入各种困境,此时,最好的办法既不是抱怨,也不是瞎琢磨,而是找个过来人问问,看他是如何解题的。对于此,雷军就曾说过:“99%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找个懂的人问问就行。”

雷军演讲截图 图源/网络

最忌讳的就是那种不懂装懂,或者自己瞎琢磨找答案的人。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这个所谓的没做,就是瞎做。一定要破我执、我见,粉碎基因中的自以为是。

对标职场。如果社交是一个人的短板,那么你和公司那些社牛多接触就行,多和他吃吃饭 ,权当交学费。

还有,如果销售是你的短板,办法也一样,多和公司的销售冠军接触就行,学习他的方法论,既然人家在市场中已经拿到了结果那就证明他的那套方法论是管用的。

千万不要怀疑,也不要否定,一定要赶紧学习。

包括现在许多创业成功的人,其最初都是在模仿别人的模式、打法,最终成为了对方,超越了对方,这样的例子大家都能举出一堆来。

还有,对于你身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你不要嫉妒,也不要轻视,如果你想成为他、超越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接近他,看人家是如何进行高效学习的,如何对知识进行筛选的,你直接取了经复制就行。

当然,任何事情我们还是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人与人之间手中的牌是不一样的,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做适当的变通,千万不能东施效颦。

总之,在生活和工作中碰到任何难题,我们最明智的做法不是内耗、不是自己瞎琢磨,而是学会寻找、筛选对标者,找标准答案,然后照着做。

萧规曹随,其实就是在抄作业。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