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革命的“三次长征”
在战争年代,一路随军南征北战的王茂恩共经历了“三次长征”。这“三次长征”贯穿了中国革命的三个重要阶段。
1927年,汪精卫和蒋介石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产,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夭折。当年9月,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发动秋收起义,随后转战井冈山,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彼时的王茂恩正在读中学,他读到进步刊物《向导》《先驱》,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启蒙,萌生了加入红军干革命的念头。1928年,年仅15岁的他跑到井冈山,参加红军。由于有中学文化,他被安排在宣传口做事。
1930年入党之后,他先后担任永新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部长、中共永新县委秘书长。1933年,他升任湘赣省委书记秘书,兼任省委宣传部干事。当时省委书记任弼时,经常带着他下乡到苏区农村搞调研,他由此学会了下乡做实地调查的工作方法。后来他又先后担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秘书长、湘鄂川黔省委秘书长等职务。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他随军参加长征,历经重重困难到达陕北,这是第一次长征。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六军团跟红军总部特务团一营合编入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转战山西前线抗日。时任359旅政治部副主任的王茂恩随军奔赴山西。1941年,为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359旅奉上级指示到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当时的359旅全体官兵,一手枪炮,一手镐头,打造出“陕北好江南”。
1944年,中央决定从359旅抽调一支部队南下,到南方发展抗日力量。时任359旅副政委的王茂恩,担任南下支队副政治委员。他参与指挥支队一路打到广东,在日伪区和国统区撕开口子,创建根据地,实现抗日根据地南北大连接。之后,支队又北返,跟新四军第5师联手创建中原解放区,王茂恩担任中原军区359旅政委。毛主席称赞,这“南下北返”就是“第二次长征”。
1946年10月起,王茂恩先后参加了华北解放、西北解放等战役。1949年3月,他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政委,随军进攻大西北。在各路部队的密切配合下,第一兵团陆续解放了酒泉、新疆等地,而后王茂恩率领第二军挺进南疆,先后解放库尔勒、阿克苏、
岳普湖、喀什等南疆重镇,在天山脚下建立根据地,接管边境安防,让五星红旗在帕米尔高原上飘荡。当时他动情的说,挺进新疆,万里路途,是“第三次长征”。
二 主政新疆
解放新疆后,驻军面临的第一大挑战是粮食紧缺。当时新疆军区每月从北京运银元,跟苏联买粮,价格贵不说,全境军民靠买粮度日根本不是长久之计。放下枪炮拿起镐,军队开荒搞生产成了唯一出路。
于是,新疆军区下达指令,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十几万官兵扛起搞头,一场史无前例的垦荒戍边运动拉开序幕。王茂恩带领的第一兵团第二军,原来就是359旅的生产劳模,彼时搞生产可谓是驾轻就熟。当时官兵生产积极性非常高,早出晚归,手磨出泡长成老茧,没有喊苦喊累。有付出就有回报,1950年一年,新疆军区全军开荒80多万亩,产粮6500多万斤。
当时最忙的领导要属王茂恩,白天跟着官兵一起劳动,晚上还要挨家串户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研,王茂恩了解到当地地主占地的严重程度,不足5成的富农,手里有8成土地,而9成以上的贫农,只有2成多的土地。随后,他组织军政干部成立工作组,到各县指导开展“减租反霸”运动,把粮食分给农民。此举让农民更有干劲了。
1952年,王茂恩全面主政新疆,他历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政委,新疆党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首先在农村地区实行土地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当时部队开荒规模也不断扩大,达到800多万亩,产粮7亿多斤,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军民缺粮困境。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王茂恩很重视培养少数民主干部,他认为,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维护新疆长久安定的关键。他向上级争取,在党校以及一些高校开设新疆班,培养服务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
此外,他在选贤任能上不拘一格,看重真才实干。在下乡调查期间,发现能力突出的基层年轻干部,他会提拔培养。比如,当时有一个叫铁木尔·达瓦买提的基层干部,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王茂恩亲自考察他,对他的工作能力很欣赏。后来铁木尔升任托克逊县县长。由于工作能力出众,他后来一路高升,先后担任自治区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茂恩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经济。建国后,新疆边境一度不太平,还发生了几次小范围的暴乱,虽然最后都被平息,但他敏锐地看出,暴乱的深层原因是当地经济落后。于是,他开始琢磨组建团队,兼顾边防与生产建设,兵团成了不二选择。
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王茂恩担任兵团第一政委、党委书记。从359旅在南泥湾的生产运动,到新疆军区的生产运动,再到生产建设兵团,王茂恩的“南泥湾经验”一路开花结果。建设兵团在新疆农业生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打造的“塞外江南”一度成为学习的榜样。
1969年,王茂恩受到打击,被迫离开新疆,到北京二七车辆厂进行劳动改造。1971年,他调任安徽芜湖地委副书记,4年后又调任南京军区副政委。虽几经辗转,但他与新疆的缘分并未断。
三 新疆情怀
1981年,王茂恩调回新疆,担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委。到任后,他就召开工作会议,指出两个工作重点,一个是经济发展,一个维护稳定。他主抓3件事,一是恢复兵团生产建设,二是重视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三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了搞好农业生产,他还率团到美国农业区考察取经。
就在他着手全面恢复经济建设的时候,有不少干部申请调回内地,对此王茂恩内心很是感慨。他在开会时动情的说,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爱一草一木,爱各族人民,眼下正是需要努力改变落后面貌的时候,他和他的儿孙都会为新疆建设尽一份力。这话在新疆广为传颂,据说有不少干部很受触动,当即撤回了调动申请。而当地老百姓更是感动,他们亲切地称他“老书记”。
老书记说到做到。他的子女也为新疆建设做出贡献。他有9个孩子。除第一个孩子流产,老四被炸身亡,其余孩子都成了栋梁之才。老三王北会担任过新疆军区副参谋长,他的儿子军校毕业后也在新疆部队服役。祖孙三代扎根新疆、服务新疆,成了一段佳话。
老二王北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弹道导弹技术,毕业后在航天部门工作,曾参与两弹一星工程。老七王北难留学美国,回国后进入中科院生物从事科研工作。老小王北城在外企工作。
1985年,年逾古稀的王茂恩退居二线,担任自治区顾委主任,继续为建设新疆发挥余热。一年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虽然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北京生活,但他坚持留在新疆。2001年4月12日,王茂恩因病去世。遵照他生前遗愿,去世后安葬新疆。原来他的老父亲也葬在新疆。这里面还有一段感人往事。
1964年,王茂恩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新疆,一家人得以团聚。不过后来,王父得了癌症,就想着落叶归根回江西老家,王茂恩劝老人留下来,父子俩僵持不下。当时王茂恩真情流露,他说,他要一直在新疆服务,死后就葬在新疆,葬在父亲旁边守着父亲。老父亲一听深受感动,遂决定留在新疆。
可以说,建国后,新疆发展取得一些列巨大成就,王茂恩功不可没。他去世后,《纽约时报》发表了评论文章,称一个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把落后的新疆带进入文明时代。他对新疆的贡献,不止新疆人民看在眼里,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参考文献
梅兴无.王恩茂的新疆岁月[J].党史纵览,2017,(09):27-32.
梅兴无.王恩茂:搞工作要靠调查研究[J].党史纵览,2023,(11):25-29.
人民网.新疆,父亲永远的故乡
http://paper.people.com.cn/hqrw/html/2014-03/06/content_1399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