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57位开国上将中?哪位上将是争议最大的吗?此人不光被说成是“过大于功”,

曦月谈谈 2025-01-17 15:49:41

你知道在57位开国上将中?哪位上将是争议最大的吗?此人不光被说成是“过大于功”,还被认为不应该拿上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人就是宋时轮,他的革命生涯开始得早,1927年就入了党,从红军革命时期到抗战、解放战争,再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但奇怪的是,1955年新中国首次大授衔之后,宋时轮的境遇就变了,他从此离开了一线部队的工作,而是把精力转向了军事教育事业上。 奇怪,一个在战争年代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将领,为何一次授衔过后,就退出了一线舞台呢?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得看看他以前都做了什么事情。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身为纵队司令员的宋时轮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去建设冀东抗日根据地。 要知道,能率队建设根据地的可都不是简单人,中央把这个工作安排给宋时轮,绝对是相信宋时轮的能力的。 然而,宋时轮却没能很好地把握住这次机会,因为他跟时任纵队政委的邓华,没能达成一致,这是怎么回事? 建设冀东抗日根据地期间,政委给出的方案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到冀东,将当地武装力量组织起来,第二步,进行武装起义,夺取冀东。这一方案跟中央的想法是一致的。 但宋时轮的想法不一样,在他看来,活跃在冀东的日寇数量太多,且装备精良,在此处直接进行武装斗争是行不通的,必须得另辟蹊径。 那选择在哪里呢?宋时轮把目光瞄向了都山,他的想法是先在都山建设根据地,等力量壮大后,再一步步夺回冀东。 实际上,观点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两个人完全可以坐下来讨论一番,比一比谁的更加有效,但是,宋时轮并没有这样做,他竟然连一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带着部队开赴了都山。 政委邓华按照中央的指示在冀东战斗,但因为部队的很多战士已经被宋时轮带走,导致队伍在冀东遭遇了重创。 另一边,宋时轮在都山的战斗也并不顺利,敌人在此地设下了大量埋伏,导致我方减员严重。 宋时轮的纵队本来有几万人,经过这么一折腾,最后只剩下了几千,损失极惨。 解放战争中,为确保刘邓大军能顺利进入大别山,陈毅和粟裕电报陈士榘,让他率队阻击敌军主力。 大别山这步棋事关重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粟对兵力的部署十分谨慎,宋时轮的部队负责诱敌,陈士榘明确告诉过他,只需要诱敌到一定程度便可,切莫不要北渡黄河。 战斗打响后,宋时轮竟把陈士榘的吩咐忘得一干二净,面对着敌人的猛攻,他非但不选择南下,而是选择强行渡河。 关键是,宋时轮还没有及时向上汇报情况,其他友军部队也根本无法策应,最后,由于战士们缺乏渡河经验,导致减员众多,还有不少人成为了敌人的俘虏。 此战过后,宋时轮被中央军委点名批评,可谁知,宋时轮却死不承认是自己的责任,而是谎称渡河行为经过了陈士榘的同意。 但事实却是,陈士榘从没有同意过这件事,陈毅和粟裕也从没有做出过这样的决定。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比如说谎报军情、耍小脾气等等,战争年代,因为宋时轮的错误,我军确实遭到了不少损失。 但不管怎么说,宋时轮的军事生涯中,也是有亮眼时刻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就是形容的他的部队。 对于宋时轮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广大网友会如何评价呢?欢迎在评论区表达观点。

0 阅读: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