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碎碎念:换电的背后,AudirectTeam1磁吸版有啥不一样?

夜夜述数码 2024-10-28 03:09:28

正所谓“电为声之母”,对于音频小尾巴来说,更是如此。

虽说现在的低功耗芯片,使得市面上的主流音频小尾巴越来越不缺乏推力。但终究依赖手机接口供电,一则电源品质难以保证,再则也会对手机续航带来影响。所以一些追求高品质、大推力的音频小尾巴都在另辟蹊径,在供电环节上谋求创新和突破。

在这一点来说,Audirect一直是走在前沿的。这在上一次我写的《Audirect TEAM 1:5问4答,对话非典型随身HiFi“小”台机》也有具体聊过。在那之后,也有跟木头探讨过,如何能让Team1的续航更持久一些?

前段时间的SIAS深圳国际音频展上,Audirect就展出了这款继续沿用了Team1型号,号称只是“小改”的磁吸版Team1。作为Audirect的首席死忠粉,自然不会放过,于是展会之后不久就打劫了颜值最高的这台马卡龙配色的回来细品了。

其实不仔细看的话,我还真就信了木头的鬼话。毕竟磁吸版Team1沿用了标志性的圆形显示屏,而且侧面的控制按键虽然造型有改变,但布局也是完全一样的。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猫腻”来。

上面的照片我特意用相同角度来拍摄的,可以看到磁吸版Team1其实跟之前的版本上下接口的位置是彻底对调了。原本的Team1是输入接口在上面,下面则是3.5单端和4.4平衡耳机口。而磁吸版Team1则刚好相反。不过当初Team1的布局其实是被我吐槽过弄反了,不符合一般用户的直觉。倒是磁吸版Team1就刚刚好了。

原来版本的Team1跟大多数带内电的音频小尾巴一样,使用的是体积很小的软包锂电池,1300mAh的容量其实也不算小,但也架不住其采用类似台机的3级放大架构合计5颗OPA运放使劲地造,因此满打满算也就4小时续航。

相比之下,磁吸版Team1直接用机身侧面圆筒内的18650锂电池取代了软包电池,不仅电池容量直线上升,更关键的还是干到没电了,直接拧盖旋盖,换一颗满电的18650就可以继续听了。

给便携机直接上18650规格的柱状锂电池,这点倒不是Audirect首创的,前段时间凯音的C9ii便携耳放也都同样选择了以18650来供电。

跟软包封装相比,18650柱状锂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从1994年Panasonic松下推出以来,这个标准已经相当成熟,而且普及率高。这就使得18650的单个一致性好,而且换电十分便捷。当然,前提是买到正规厂家出品的正货,而不是山寨或小作坊的假货哦。

不过可换电设计本身,并不仅仅是为了能增加电池容量,提高续航,以及换电方便那么简单。18650锂电池在满电状态下,输出电压可以达到4.1V至4.3V的水平,显著比Lightning接口的3.3V供电的电压高,也高于一般软包锂电池的3.7V。

开篇也说了,“电为声之母”,当初Beam 3Pro是通过多级LDO升压线路才能将供电升至正负5.5V,而升压本身也无可避免会带来底噪。因此通过使用18650锂电池的高输出电压,可以减少升压线路的依赖,同时让解码、运放能运行在更高的电压之下。

当然,跟其它的电池一样,即便是18650锂电池,会随着电量的减少,输出电压也会随之下降。因此磁吸版Team1大胆地采用了截止电压的设定,当检测到电池输出电压低于3.75V,就会判定电量低而不再继续工作,从根本上确保供电对声音品质的保障。

这样做虽然显得很极端,但也说明Audirect对声音的不妥协。而作为代价,无非就是多准备几颗高品质的18650锂电池,或者选择T-2充电线配合充电电源来使用。

在深圳展时,跟磁吸版Team1一同展示的就有T-2充电线的升级版,直接把连接Team1用的音频传输及供电用的2个Type-C口都整合成一个整体的模块,甚是用来给Team1以及手机充电用的另一个Type-C母座电源输入接口也都在其中。这样一来,不光连接捆绑更方便了,而且颜值也更高。

不过这线还在完善工艺,啥时候能上市,暂时还不清楚,反正就是等吧。

因为增加了18650电池仓的缘故,磁吸版Team1明显变宽了不少,宽大的底板,正好可以用来安置磁吸环,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吸在手机背面,再也不用那么累赘了。不过要注意,毕竟磁吸版Team1的重量不算轻,完全不是一般音频小尾巴的水平。所以对于磁吸力度一般的手机,或者是没有使用磁吸保护套的话,吸附的牢固程度就会明显降低,因此别用力甩哦!

聊完一堆的“废话”,肯定有人不耐烦地问,到底磁吸版Team1的声音如何?比之前的版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Team1当初号称随身台机,其最大特点就是哪怕驱动一些不算难推的头戴大耳时,依然能推出如台机版的声音规模和声场。而磁吸版Team1在完整承接了原本优点的同时,声音的厚度也有明显可闻的提升。Audirect长久以来都坚定不移地沿用“祖传”的ESS 9281AC Pro,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调音也日益地成熟。这次磁吸版Team1,可以说是延续了ESS DAC中正、信息层次丰富、动态强等优点外,变得更加醇厚、温暖了,给人一种与AKM混血的感觉。

对于没有接触过Team1的人来说,确实很难想象这种小身板居然能轻松驾驭大耳,并且还能推出台机的效果来。事实上,磁吸版Team1确实能让不少难推的耳机都能被推开到其他便携机难以企及的程度。大概也就只有像飞傲Q15、或是xDuoo XD05BAL这样的“砖头”机才能有如此开阔、规整的声场,以及澎湃的动态与密度。

与旧版本相比,磁吸版Team1在音色上要稍暖一些,在延续了高频及低频的良好延展与精准控制外,中频的密度也随着供电方式的不同而变得更加绵厚了。因此在人声表现力方面,磁吸版Team1会更有韵味,结像形态也更加丰满。

不过相应地,新的调音会变得有点挑配搭,同样是推森海的HD660S,会显得不如旧版本Team1那么均衡、通透,尤其是在听一些中、低频量感较多的曲目时,会显得过了。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木头坚持磁吸版Team1并不是老版的升级、换代,而是作为并行的另一个版本。也对,这样给多一个不同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存在差异。

最后简单小结几句吧。

磁吸版Team1算是对于内电音频大尾巴的一次大胆尝试,顺势将磁吸这种更便捷的随身捆绑方式的螃蟹也给吃了。声音方面,素质依旧算目前音频小尾巴的天花板级别。虽说磁吸版Team1无论是Audirect自身的定位又或者是客观的事实,它都并不算是音频小尾巴,只能说是有点“以大欺小”了。同时它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音色选择,也算是对之前“洗衣机”版Team1的一种补充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