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变成了红披肩。这种突破传统的红领巾系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我就是不理解,红领巾为什么要变成红披肩?难道这也是一种改革吗?这种改革的深意是什么?改革后有什么好处?
一、我上小学的时候,红领巾就是折叠后系在脖子里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了。好像是1963年,我9岁,上小学二年级,加入了少年儿童先锋队。老师把一根鲜艳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子上。我那时很兴奋。
我清清楚楚记得,那时的红领巾必须三折之后,围在脖子上,在前面打结。
那时老师没有给我们讲折叠红领巾的含义,但是我在以后看书的时候,曾看到“折”在中国文化中,有“恭敬、尊敬”的内涵。
譬如,见人鞠躬,也叫“折肢”,折的是腰肢;下跪更是“折肢”,折下肢又折腰肢,那就是最重的礼节了。
过去给人写信,如果是对方是长辈,或者是领导,是老师,或者其他自己较为尊重的人,书信是不能四四方方折叠的,要折起一个角。这个折角就表示尊重。
红领巾的折叠,需要三折,一折敬先烈,二折敬祖国,三折敬未来,应该就是人们赋予红领巾折叠佩戴的含义。
我们那时佩戴的红领巾,都是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为了防止晚上睡觉时红领巾散开,我们就用曲别针卡在叠好的红领巾上。这样,就能保证红领巾一直折叠得整整齐齐。
我们家已经有三代人戴过红领巾了。从我开始,到我儿子女儿,再到孙子,外孙,三代人佩戴红领巾的方式,都是折叠得整整齐齐,系在衣领之下,打结悬垂在胸前。三代人的记忆,横跨60多年,没有出现什么变化。
二、红领巾的名字决定了她只能系在脖子上,而不是披在肩膀上
中国人讲究名实相符,顾名思义。红领巾的“领”字,就决定了她的位置,她的佩戴方式。
如果,你把红领巾散开,披在肩膀上,那成披肩了,还是红领巾吗?
当然,你可能会说,披在肩上不还是红领巾吗?有什么不可以?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红领巾她不是一件普通的服饰,不是一块普通的头巾;你可以顶在头上,也可以披在肩上,也可以系在脖子里。现在许多女性的丝巾,戴法都是很随意的。
那没有什么毛病。毕竟丝巾只是一件服饰,一种女性喜欢的装饰品。而红领巾则不同,她是一种标志,是一种政治符号。系上红领巾,就表明了小学生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进行继承。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关于红领巾的解说文章。她是红旗的一角,是用先烈的鲜血染成。因此,红领巾这个标志,就有了强烈的政治内涵。有了政治内涵的东西,就变得庄严神圣,就不能随便佩戴。
就像我们小时候唱的歌:鲜艳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子上。因此,红领巾就必须规规矩矩的系在脖子上,而不能披在肩上。
三、少工委回复没有明文规定红领巾三折,但折叠后更整齐。
我看到网上有少工委的回复,红领巾的佩戴,没有明文规定必须三折。
我没有认真细致查找早年少工委有关红领巾佩戴细节的规定。但是,我觉得既然少工委承认红领巾是系在少先队员脖子上的,就应该承认打折也是正确的。
因为,红领巾的政治内涵决定了少先队员必须怀着恭敬的心情去佩戴她。这种恭敬怎样表示出来?将红领巾随随便便的不打折,皱皱巴巴地系在脖子里?那样恭敬吗?庄重吗?神圣吗?那样的系法,向少年儿童传递的是什么?想让其不皱巴,不折叠行吗?
我记得,我们当年的红领巾,就是老师折叠得整整齐齐,然后认认真真地帮我们系好,并告诉我们怎样打结。
想不让红领巾皱巴,那就必须折叠,根据红领巾的大小,正好折叠三次,宽窄适度。没有明文规定三折,但是也没有人可以否定需要折叠吧?
四、不需要改革的事情,却要变一变,其欲何为?
红领巾的佩戴方式,已经传承几十年了,传承几代人了。从毛主席,到其他中央领导,到参加六一少先队活动的各位英雄模范,他们都曾佩戴过大号的红领巾。他们留下的佩戴红领巾的照片,都是规规矩矩地系在脖子里。
几十年,几代人,千千万万各级各地各学校举行少先队活动留下的图片,都在告诉我们,红领巾的系法,一直都是规规矩矩地折叠后,系在脖子的衣领下。今年突然出现红领巾披在肩上的照片,让人们感到诧异,感到不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红领巾的佩戴方式需要改革吗?以前的佩戴方式有什么不好?这样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红领巾佩戴可以随意,那么共青团的团徽,共产党员的党徽,是不是佩戴方式也可以随意呢?
这不是小事情!由不得人们多想。莫非·······
少先队是由团中央代管的。少工委的说法不能让人们满意,那么共青团中央的领导,是不是 应该就这个事表明态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