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大败笔,上世纪用屠龙战略收割中国,关键时刻却遭资本背刺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4-10-22 02:18:2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如果你曾经听过屠龙的故事,那可能是骑士大战恶龙的经典传说。但今天要讲的,不是那些带着盔甲的勇士,而是美国,那个自称世界警察的国家,如何在冷战期间制定了一个“屠龙战略”对付中国,却在关键时刻被自家资本家狠狠背刺的故事。

这一切要从几十年前那个兵荒马乱的冷战时代说起。

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便是这个故事的开端之一。基辛格的访华其实就是屠龙战略的第一步,所谓“屠龙”,这里的“龙”既不是中国,也不是苏联,而是象征性的对抗力量。

从对抗到“拉拢”

在冷战期间,美国的主要目标是打击苏联,削弱它的影响力。而拉拢中国,正是为了对苏联形成牵制,搞点“小动作”来削弱它的势力范围。

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具体场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带着他的美国代表团浩浩荡荡地来到中国。人们还记得他一下飞机就握住了周恩来的手,这一握可是意义非凡,打破了二十多年来的隔阂。机场上的那一幕至今都被许多人记得,因为它标志着世界格局的一次大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美双方逐步从敌对走向了对话,虽然依然有矛盾和猜忌,但彼此也都意识到:在对抗苏联的问题上,两者利益相符,彼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合作。

美国从未改变过削弱苏联的意图,但它逐渐意识到,直接与中国对抗,不仅对自己无益,甚至可能导致自己在对抗苏联的过程中陷入更大的麻烦。于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开始逐步缓和,从原先的剑拔弩张,逐步过渡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战略默契。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比计划得复杂得多。冷战中,美国与中国的“屠龙”合作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果,至少在削弱苏联的过程中,中国不再是敌人。然而,美国的政治家们没想到的是,伴随着1978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美国国内的资本家们却从中嗅到了新的商机。

1978年,中国对外宣布改革开放。这一消息如同春雷般震撼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对于美国的资本家们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一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意味着无尽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未被开发的经济潜力。面对这些,谁能不动心呢?

于是乎,美国的资本家们便开始争先恐后地涌入中国。他们眼中看到的不再是冷战中的地缘政治斗争,而是丰厚的利润。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开设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这可是个了不得的事件,因为这是第一家美国快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举动背后是美国企业界对中国市场的极大信心。用餐厅的炸鸡汉堡作见证,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开始迅速发展,两国的贸易额年年增长。

接下来,不仅仅是肯德基,其他的美国公司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劳动力廉价而勤奋,制造业迅速发展,而美国公司则利用这一优势,将工厂从本土转移到中国,从而获得了极高的利润回报。

美国的政界人士对此当然有些看不顺眼——他们觉得,这样下去,岂不是助长了中国的实力?可资本家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背刺”与矛盾的激化

于是,事情开始出现分歧。一方面,美国政府想要继续保持对中国的政治压制,另一方面,国内的资本家们却一头扎进了中国市场,争相从中牟利。

美国的政治家们和资本家们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开始变得对立:政治上,美国依旧视中国为对手,但经济上,资本家们却和中国打得火热。

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了双边协议。这个协议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中国的加入只会让美国失去更多的制造业岗位,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对于美国在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结果如何呢?事实证明,美国的资本家们确实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而美国的制造业却逐步陷入衰退,这显然不是屠龙战略的初衷。

时间进入到21世纪,美国的“屠龙战略”看上去已经完全脱轨。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的制造业则因为资本家的逐利而逐步外迁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那些曾经的工厂不再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衰败的景象。

对许多美国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没有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相反,他们丢掉了饭碗,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

“屠龙战略”原本是为了削弱苏联,顺便控制中国,但如今,这条“龙”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长大了,还站在了世界舞台中央。

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表现一枝独秀,这让美国既羡慕又焦虑。而这时的美国政坛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当初的政策是个天大的错误。

2000年,美国给予了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个决定在当时看似推动了两国经贸往来的巨大步伐,但也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中国在全球市场中不断积累实力,从“世界工厂”变成了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

而这一切都让美国感到无比棘手——它本来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中国,没想到中国的成长速度远超出预期,成了美国难以对付的对手。

如今,当我们回头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很难不为美国的这一“屠龙战略”感到啼笑皆非。最初,尼克松和基辛格打开了通往中国的大门,希望通过与中国合作,达到削弱苏联的目的。

后来,美国资本家则看中了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从而主动加深了双方的经济联系,甚至不惜与美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的政治立场相对抗。而最终的结果是,龙没有被“屠”,反而茁壮成长,屹立于世界东方。

美国的屠龙者们,在资本家的背刺下,非但没有实现削弱中国的目标,反而成了帮助中国走向崛起的“无名英雄”。美国原本以为自己在进行一场精妙的战略游戏,却被资本的力量和中国的崛起打了个措手不及。

至于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是继续对抗,还是找到新的合作模式,这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这个故事,却无疑是对那些企图掌控世界的国家们最好的警示:龙不是那么容易屠的,特别是当你手中的武器并不牢靠时。

参考资料: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求事网 2019-10-16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