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学医女生成绩普遍比男生好,但是为什么医院里还是男医生多?
在本科阶段,女生的结业成绩通常高于男生,原因在于女生在做题上相对有优势。然而,医学考试是及格制,尤其是令人头疼的职称和执业证考试,都是60分及格。尽管男生在学校做题不如女生,但他们在考到60分方面似乎更轻松。
临床工作具有高强度的特性,类似于室内版的土木工程,这使得女生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不那么明显。她们更多地集中在内科、妇产、皮肤、甲乳等强度较小的科室。而那些不想从事高强度工作的男性也不少,导致适合女性的科室竞争激烈,而适合男性的科室女性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因此,从表面上看女医生的数量似乎较少。用执业医师注册人数来衡量男女平等是不准确的,因为拥有医生身份的女性和男性差不多,只是从事高强度工作的女性较少。同龄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成熟,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追求极致竞争的人数也相对较少。
如果一个科室没有女性愿意去,那意味着该科室的工作强度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远超男性的舒适区。至于所谓的“社会歧视”,这更多是为了向社会争取福利和利益倾斜的说法。真正让她们去男性主导的高强度科室,她们可能并不会选择去。
观察外科或操作性较强的科室中,女性最多的科室包括甲乳、整形、眼科、口腔、妇产;而男性占多数的是骨科、急诊、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除了骨科这种需要体力和妇儿科这种有刻板印象的专业外,其他科室男女比例的差异很明显。
泌尿外科虽然以小手术为主且市场化良好,但因为它被认为是“牛牛”科,无疑是舆论对女医生最不友好的科室之一。然而,泌尿外科中的女性比例反而偏高。神经外科由于坐台操作,男女体能差异不大,同时肿瘤和介入领域的顶尖专家中有女性,行业氛围相对宽容。
核心问题并不在于“歧视”,而是女性更懂得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主动排除了一些高压力的操作性科室。选择科室的最佳策略就是“莆田不干你不干,女生不去你不去”。
如果一个科室连莆田系都不愿意涉足,那显然是不值得去的地方。即使当前的利益可观,长期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一个科室如果连女性都不愿意去,经济利益暂且不论,生活质量一定是极低的。
学医的女生比男生多,而且读博读研的女生更多,这是目前的趋势。但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竞争同一个岗位,往往偏好男性。
大部分其他科室主任也都倾向于招聘男医生。不仅在医院是这样,在其他大多数行业中也是如此。这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只要一个部门女性较多,气氛就会变得紧张,小团体和消极情绪会增多。
一个科室里有一个“小仙女”就足够了,她会让气氛更加活跃。但一旦超过两个“小仙女”,情况就会变得复杂。此外,当遇到晋升或调岗等关键事项时,一些女性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目的。
事实上,很多人的想法都一样:一是希望工作环境好,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二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和回报。而现在,有些女同学已经离开了临床工作,有的回到母校教书,有的转做行政工作,有的嫁给有钱人成为家庭主妇,有的则回家继承家业。
医学尤其是临床领域,实际上并不遵守劳动法。双休日、国庆、五一等假期都不重要,只要你还能继续工作就不会停下。大多数年轻医生也不想这样被压迫,但一直受到PUA的影响。
例如要求手机不能关机随时待命;查房前要提前查看病人情况以防领导提问;手术时最早到达准备最晚离开帮忙抬病人等。如果你做得不够好还会受到批评甚至侮辱性的言语攻击。
他们会贬低你的努力并觉得你只值那么一点工资。他们说当年一个月几十块钱的时候忘记了那时的房子是有分配的、工作也是分配的、大学毕业就能做主刀医生、医疗环境很好、不需要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也没有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那时候30多岁就可以成为科室主任带领一群小弟了。
而现在那些博士博士后们三十左右岁的待遇还不如以前大学毕业时的好。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女性更难坚持下去。医学界的一句话说得很对:"把女的当男的使,把男的当畜牲用"并不是空话。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