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我一千自损一万,欧盟对中国电车增税38.1%的真实目的

十厂长说世界 2024-06-20 05:22:48

先给出结论:别看奔驰宝马等一众欧洲企业都在为中国汽车说话,其实他们也是一肚子的坏水,千万别被他们的行为给蒙蔽了!

欧盟制裁中国电车,向中国电车征收额外的关税,这件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就是在原有10%普通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再增加税额。咱们几乎所有的品牌都上了名单,比亚迪关税增加17.4%,吉利增加20%,其他配合调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关税为21%,上汽和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关税为38.1%。

这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厂商将面临最高达48.1%的关税。

很多人有疑问:调查什么?为什么还有配合不配合?税率差的有点多啊。

简单来讲就是欧盟觉得我们对电动车进行补贴的行为,让出口的电动车价很低,导致他们的汽车市场受到了损害,所以就搞了个所谓的“反补贴税”来限制我们。而对于欧盟的反补贴税调查,我们的企业有些配合调查了,有些根本不鸟他,也就有了税率的高低差别。

说白了就是欧盟国家玩不过了,开始不讲武德了,要掀桌子来保护自己了。

中国汽车出口欧洲

可是啊,就在欧盟发布加税政策后,我们的车企还没有来的及说什么呢,欧洲的奔驰、宝马、大众等车企就先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指着自己的“东家”:你清高,你伟大,你好了不起,为什么要破坏自由的市场竞争?还要脸么?

欧洲车企的这一波操作就让很多人看得一脸懵了,欧盟这不是在保护你们吗?你们咋这么大反应?被中国汽车揍习惯了?

欧洲车企真的在意所谓的公平竞争?

当然不是!这些车企之所以反应这么大,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真正的利益罢了!

如果说欧盟加税的目标仅仅是中国纯自主品牌的话,那这几个企业一个吱声的都不会有,但这次增加关税针对的是名单上的整个集团不是单一品牌车型,比如关税加得最重的上汽集团,旗下不仅有上汽自己的乘用车,更是包含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还有奔驰、宝马、奥迪就不用多说了吧,都和中国最大的几个车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看到这有人就会问了,但合资车只在国内有售卖啊?这也影响不到他们的利益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合资车的出口,现在不仅成为了一些外国车企的营收支柱,甚至还被很多外国企业视为拯救汽车销量的新希望。

大众合资车

这两三年来,中国品牌的汽车战斗力不用多说了吧!除了极为高端豪华的车型,例如迈巴赫、七系级别和以上的几款进口车型,中国品牌暂时还没有拿下,其他的外国品牌几乎都被国产车按在地上打,吊起来打,围起来打。

尤其是合资品牌的汽车销量,面对中国汽车的崛起和壕无人性的价格策略,被逼的只能梭哈跟进,也打起了一轮轮价格战。

第一个梭哈不玩的合资车是去年炒的很火的雪铁龙,原本售价高达二十多万的车直接降价9万多10万,销量也还是很不理想。就去年3月刚降价的时候卖了一千多辆,可到了11月仅仅卖出了6辆。还有其他品牌,本田、丰田、起亚、现代、宝马、奔驰、奥迪的一些车型都在刷新历史低价。可即便是这样了,国内的合资车依旧是卖不动。

雪铁龙c6

合资车在中国卖不动了,直接动了外资车企的钱包,怎么办?

正当各大车企愁秃了头的时候,他们发现,我在中国生产的这些汽车,不仅成本低利润高,还是加宽加大的车型,消费者更喜欢啊!为何不反向出口回来自己卖呢?

于是,这些外国车企就刮起了一阵中国合资车的反向出口风潮。根据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522万台,其中合资品牌超过100万台,占比接近20%。而在这一百多万台的出口合资车里,像宝马、大众,不仅出口东南亚、中亚,更是有相当一部分出口欧洲。

合资车出口

所以大家应知道为啥这次欧洲对中国车企加税,会受到欧洲一众车企的抵制了吧?因为在中国地区的合资车被国产品牌打得快断绝收入了,那就让中国低廉成本的合资车,来反哺欧洲市场,照样赚钱。

而这次欧洲对中国汽车的制裁行为不仅打碎了欧洲车企的销量希望,那些还没来得及做反向出口或者还没把反向出口数量拉起来的,比如奔驰奥迪等车企,都还没尝到反向出口的甜头呢,结果希望就被剿灭了。

合资车销量下滑明显

但是针对欧盟的手段,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对于欧盟给出加税这一系列不公平的制裁行为,我们也表明态度了:一味地通过提高关税保护本地企业没有什么作用,放开竞争才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然欧盟也明里暗里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第一、老老实实接受高额的关税;

第二、放弃欧洲市场;

第三、中国的车企可以把工厂建到欧洲。

而这三个方案中,很明显欧盟要的是第三个,因为如果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的话,不仅可以为欧盟各国提供更多的税收,还能把产业链和大量的就业岗位一起带过去,而且有了中国车企的入驻,也能带动欧洲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类比特斯拉和苹果对中国就业、产业链、造车技术、手机技术的推动一样。

德国汽车工厂

很多人会觉得这也挺好的,毕竟各大车企可以避免了不平等的高额关税,而且还能更好地拿下欧洲的汽车市场等等,但是这里面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咱就拿特斯拉建厂的例子来说吧,当初特斯拉上海工厂和柏林工厂几乎是同时动工,德国的工厂相对较小但工期一致。可是原本计划在2021年投产的特斯拉工厂遭遇了口罩延迟动工也就算了,德国的各个环保组织更是以环境污染为借口,连续多次阻碍特斯拉工厂的施工进度,导致整个工期延长了快一倍。、

而当柏林工厂好不容易建成开始投产了,还是那些环保主义者,又拿污染饮用水、砍伐树木等问题继续发难,还喊话马斯克让他“到火星造电动车”。

柏林特斯拉工厂抗议的人

不仅如此,两年来陆续又有许多环保人士和反对特斯拉的团体在工厂附近建营地示威、抗议、甚至纵火,导致特斯拉工厂前后被迫多次停产。最近半年,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已经停产了四次,损失价值难以估计。

从建厂到投产,可以说特斯拉在德国开厂的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而放眼中国的特斯拉上海工厂,非但没有遭受过阻挠,甚至我们还给钱给人给援助,目的就是为了让特斯拉尽快完成工厂的建设投入生产,以至于挽救了在生死边缘正挣扎的特斯拉。

特斯拉上海工厂

而中国的车企到欧洲去建厂,尤其是德国这种国家,以德国人那种调性,我们面对的困难只能比特斯拉还大。

还有我们也将面对德国高昂的人力成本、供应链成本、整体的生产制造成本等等。而且欧洲引进中国车企,肯定是不会让中国车企把赚到的钱带到国内,会通过各种方法处罚中国品牌。我们从历年苹果、谷歌等企业屡在欧洲被巨额罚款的案例中也能看出来欧洲被罚就能看出来。可以说中国车企到欧洲地区建厂,没啥太大利益可图。

最后,欧盟是不是该想想清楚,他们输在哪?

这几年中国汽车的崛起,并不单单因为中国汽车企业太猛,而是因为外国车企太不争气,一直沉迷于自己的安乐窝里。咱不用说具体哪个品牌,几乎是所有的车型,不论从汽车三大件,还是内饰、电子、电控,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任何的创新突破,甚至还能随着自身车型的更新迭代,配置越降越低,安全性越来越差,反而有段时间价格还越来越高,甚至要大量的加价。

中国汽车从何一无所有到现在独步全球,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让欧美日韩瑟瑟发抖的实力,可不是用“闭关锁国”的手段达成的。欧盟现在这种行为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自己的支柱企业一垮再垮,他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过不了太久了。

全文完。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辛苦点个“赞”吧!

1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