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试论什么是内劲
之二 试论内劲是怎样形成的
太极拳是一门大学问,关系到多种学科的哲理。 其理论博大精深,句句经典;其心法字字诛机,奥妙无穷。笔者数十年如一日,学习理论,揣摩实践,竭力进取。总感觉“学然后知不足”。诚然,对本文内劲内功修炼的探讨,还是有局限有不足的。
总感觉对内劲内功的修炼,需要有一个大造化,才能圆满成功。大造化何其难也,算是我们修炼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吧。需要再强调几个要点和问题。
其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习拳练功的总纲领不外乎“松静自然” “阴阳相济”“用意不用力” “以心行气”四条核心理论。并通过“意松”和 “意气”的表达和运化,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
“四条核心”是我们习拳练功的理论信仰。“意松”和“意气”是习拳练功的宗旨。
信仰是灵魂、是动力,宗旨是目标、是力量。信仰必须牢记在心,宗旨必须实践上身。若丢掉了信仰,失去了宗旨,终会留下辛苦修炼几十年,掘井不及泉之遗憾耳。
其二,筑牢基础工程。
必须练好基本功,打牢基础工程。习练拳架中出现的“僵、散、断、歪、浮”五病,究其原因都是基本功没练到家。如建高楼大厦,没有坚实牢固的基础是豆腐渣工程,学拳练功同样如此。练基本功也包括拳架,所谓“拳打千遍自然熟”讲的是基本功的训练程度;“拳打万遍理自通”,讲的是质量、是水平、是功夫。从千遍到万遍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勤学苦练的过程。许多人同打一套拳,可能拳架动作都一样,但质量水平是不一样的。那种有形无神、有架无功的太极操是练不出功夫的。
笔者认为习拳就是着熟套路。练功就是要把“手眼身法步”都融入到拳理中,达到拳在功中,功在拳中。拳中有道法,体中有“三昧”。
功夫与拳架,尤如诗与画,拳架是画,画是有形的诗;功夫是诗,诗是无形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乃真太极也。
“练太极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功夫要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增长进步的。方法不对头的瞎练,只会越练离太极拳的境界越远。” 这是傅钟文先师的淳淳教悔,是座右铭,不可不牢记在心。
其三,“放松”是一场革命。
“松”是内劲内功增长的灵丹妙药,是铲除心猿意马、形体僵硬的一场革命。
杨澄甫宗师讲“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 宗师每天授拳时要喊十几遍“要松!要松!要松净!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也学不到的!”
其弟子郑曼青先师讲:我练了50年才悟到“松”字的道理。一个“松”字让你琢磨终身。所谓“全身松开”,就是要“松开顶劲”,这是万玉纲老师提出的符合科学的独到见解。并列为拳术进阶修炼的“五大核心要素”之首。
“顶劲就是身体对抗地心引力的骨撑之力”。“松开顶劲就是减少顶劲”。实现劲力统一转化、重新组合、形成打击对手的动能。这就是“松开顶劲”的目的。所以习拳练功,心中始终要有“松开顶劲”的意念。
其四,慢练出真功。
慢练是细练,是精练,是真功之练。简单的说,细练能达到动作规范、姿势正确;精练能达到深悟理法、体悟升华。盲练、快练,必生妄动、僵动,所要灵感、体悟全无。
请看一下慢练的科学测试结果:练功10分钟后,关节己松开,真气开始涌动;15分钟后,出汗排毒,免疫细胞增加;25分钟后,气敛入骨,血红蛋白输出。如能练功一小时,血红蛋白增长20一25%,红血球增长152万个,白血球增长3650个。精神得到的是心情愉悦,精神饱满。身体得到的是健康,是强身健体,是益寿延年。
慢练是一种量的积累,质的提升。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量和运动量即连续打拳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钟。
其五,习拳要少而精。
傅清泉老师讲“别人说我拳打的好,那是因为我别的套路都不会,只练传统杨式太极拳。”此话之意就是专心致志,少而精。少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拳意,向着“眼有神,心有意,身有知”的高级境界迈进。
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晨练的时间短,但项目多,节奏快,云里雾里全部走了一糟,其功何有?依照宗师杨澄甫“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其中三昧。”的教诲,应该有个反省。若把富有生命科学、健身奇效、高雅艺术的太极拳,坠入到像拳、像操又像舞的境地,将是一种可悲的事!
笔者限于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和拳术水平的因素,文中难免有错误或偏颇之处,恭请明师、同仁赐教。
作者:梁向阳
国家武术六段位
国家社会体育一级指导员、考评员
太极拳一级教练员、裁判员。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