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人早就已经很厉害了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6-17 07:56:42

文 / 子玉

所有在某一个领域能够封神的牛人都是早早出发穿越了漫长的周期才取得的结果,他们无一例外,都遵循了一万小时定律,且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相当厉害。后期的名扬天下,只是种子到了结果的时间而已。

左宗棠的人生叙事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规律。

对于大多数人,其价值观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搭建起了基本框架,此后的人生也只不过是在这个框架内做填充而已。三十五岁左右,职业生涯也差不多定型,能够清晰看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可左宗棠的职业生涯却是完全和传统、常识背道而驰,因为,他的事业是从四十岁才开始起步的,而且直接就以布衣的身份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

如此不符合逻辑的跳跃式发展,人们很容易将其归结为运气、人脉等因素,但左宗棠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在成功的路上,他并没有少走一步,而是积累的时间相对较长,爆发属于快进式推进而已,也是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据《左宗棠年谱》记载,左宗棠在八岁那年就已经神交古人,以书本为渠道,贪婪地吮吸着人类从原创时代以来就积累的高深智慧。

可见,左宗棠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发了,而且是直接对标历史上的牛人、高维思想进行自我塑造的。在强烈愿力的牵引下,左宗棠日复一日地复制着苦学的模式,一寸一寸地构建着自己的认知体系。

时间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投入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种机械式地复制模式,很快就让左宗棠将身边的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其实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身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他们都不是突然厉害的,而是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学问、财富、技艺的强烈欲望,在愿力的驱使下他们早就已经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出发了。

韩信能够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是因为他在淮阴老家的时候就在扎实地打基本功。郎朗在音乐领域能够封神,是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苦练钢琴。

我们不否认这个世界上有天赋异禀的人,但大多数成功者都是遵循成长的规律,及早出发,苦练基本功,然后在种子成熟之后被现实推入了功名世界中。而大家却只看到了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对于人家成长的漫长周期是完全视而不见。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左宗棠不管是学问还是气场上的积累都已经足以让他生出睥睨天下的心:“这世上的事呀,其实也没什么难度。”

听着是很狂,但后来的事实却验证了左宗棠的确有这个能力,他能用实际行动将自己吹出去的牛给圆了。只能说,长时期的极致付出不仅增加了左宗棠知识面的厚度,还构建了他的自信心。

这种学问和气场的双向积累给他带来了两大好处:前期科举的顺利;结交了各路大佬,直接助力了他将来的事业。

先说科举。十四岁那年,左宗棠参加湘阴县的童子试,喜提全县第一名的成绩。二十岁那年,又一举拿下举人。

这一切,在左宗棠看来是必然,在众人看来也是顺理成章。

虽然在向进士冲锋时一直不顺利,并最终折戟沉沙,不得不放弃科考,但那也是许多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并不是左宗棠的学问不够深。

再说人脉。十七岁那年,贺长龄和贺熙龄兄弟见到左宗棠后惊为天人,直接就将其收为学生;二十一岁在京师参加考试时,左宗棠认识了胡林翼,双方引为知己;二十五岁时,左宗棠因为偶然机会结识了两江总督陶澍,两人结为了忘年交,为了进一步绑定关系他们甚至还结为了儿女亲家;林则徐更绝,直接从贵州跑到长沙专程去约左宗棠聊天...

林则徐选定左宗棠为其事业的继承人 图源/网络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左宗棠没有前期的积累,谁会和他这个落魄举人做朋友?

朋友的本质其实就是资源、利益、认知等的交换,而学识、认知正是左宗棠链接各路大佬的资本。

请记住以上这些人,他们都不是左宗棠人生的过客,而是未来实实在在影响了左宗棠甚至清王朝命运的人。这些人,有的为左宗棠出谋划策,有的带他上路,有的为他解决实际问题...他们都愿意在左宗棠身上做相关投资。

做一个假设,即使左宗棠后来没有进入官场,他这一生也不会过得太差,毕竟他的朋友圈是属于那种豪华阵容的,别的不说,就湖南士林的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这一面旗就够左宗棠行走江湖了。

这就说明,左宗棠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很厉害了,有高维的智慧、有举人的社会身份、有高质量的朋友圈,就差一个进士的身份让他推开功名的大门。

只是,这个推门的动作被现实是无限期延后。

在道光十八年(1838)冲击进士失败之后,左宗棠选择放弃科考,将自己调成了静音模式,然后在耕读中继续精进。

这也是左宗棠和普通人的区别之一。在科考是时人获取世俗意义成功的唯一通道的现实面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科举大门对自己关闭的绝境面前彻底躺平,摆烂人生。

但左宗棠却选择继续精进,做江湖中的精英,这也是他在此后能够快进式跃升的核心原因。

既然没有机会在庙堂落地人生理想,那就在江湖中进行实践。此后,左宗棠就通过教书和务农反复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宏大的叙事才能使人悟道,能将自己所能触及的领域做精一样能悟出做事的规律,左宗棠明显属于后者。

正是因为有了1838年至1852年这段时间的大量实践,左宗棠不仅磨炼出了强大的心力,更是结合自己之前的理论学习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东西出来。

然后就与太平军起义迎面撞上。

由于左宗棠早就已经声闻江湖,所以在胡林翼的建议下,湖南巡抚张亮基就决定请左宗棠出山协助自己剿灭太平军。

太平军起义成为左宗棠命运的转折点 图源/剧照

从这也可以看出,正常的科举途径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很难应对复杂问题,只有那些有一定的学识和江湖历练经历的人才能解答时代所出的难题。

咸丰二年(1852)十月,左宗棠正式出山,以幕僚的身份协助湖南巡抚应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

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机会,表面上看是熟人的推荐,实际上还是自我能力占主导作用。想想,如果没有精英特质,胡林翼会和他左宗棠做朋友,如果真没有两把刷子,胡林翼会推荐他?

人呀,不管走到哪一步,其实都得凭实力说话。

而左宗棠之所以能将幕僚的工作干好,除了他强大的理论积累和教学、务农时的实践经验,在陶澍家做家庭教师时,陶澍收藏的一系列官方资料也让左宗棠学到了如何在政务系统中生存的本事。

人生呐,没有白走的路,乔布斯也不知道自己以前对于字体的研究会在设计苹果手机时发挥作用。

随后就是漫长的八年幕僚生涯。在这八年时间内,左宗棠先后协助张亮基和骆秉章两任湖南巡抚工作,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更是进一步做大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除了皇帝,上到京官,下到地方各级官员,大家都知道,湖南的实际主事人是左宗棠。郭嵩焘甚至对左宗棠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也就是说,此时的左宗棠已经具备了做封疆大吏甚至宰相的才干,只是不能通过正常程序跻身大清的官僚队伍罢了。

但在太平军强势冲击大清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朝廷出于自保还是会不拘一格将真正的人才给筛选出来。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左宗棠很快就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

咸丰十年(1860)6月9日,因为曾国藩等人的保举,咸丰皇帝授予左宗棠“四品京堂候补”的官衔,让他协助曾国藩打理湘军事务。

虽然这个职位离左宗棠内心的期望依然还很远,但他毕竟已经一脚踏入了大清的官僚系统。

之后,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左宗棠创建了独立于湘军的楚军,并通过一系列军功不断得到朝廷的关注——

咸丰十年(1860)11月2日,左宗棠抵达景德镇,随即就对太平军展开军事打击,很快便收复了德兴、婺源两座城池;

接下来的十天之内,楚军三败太平军,歼灭太平军一万五千余人,而楚军只伤亡了六个人。绝对的奇迹;

咸丰十一年(1861)4月23日,左宗棠以五千楚军在江西乐平大败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所部五万余人。又是以少胜多;

......

凭借不世军功,再加上曾国藩等湘官的斡旋,左宗棠最终拿到了浙江巡抚的职位。此后,更是一路开挂,办的全是大事。

可见,一个人只要具备了非凡的才干,正常情况下,老天是不会埋没他的。那些所谓的怀才不遇,本质上还是才干不够,不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李白,我们完全看不出其有什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孔子,他长期的自我推销没有收到实效,说明他还是不具备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

孔子的理念并不为时代所接受 图源/剧照

只有那些不断精进,苦练基本功的人,才会得到现实的垂青。

从这也可以看出,左宗棠虽然不是通过科举的正常途径实现做封疆大吏的目标,但他成长的路可是一步也没有少走:少年时苦学;青年时大量实践;壮年时在湖南府衙进一步实践政务。

然后就是一飞冲天。

可以说,左宗棠一步捷径都没走,其成长的周期甚至比正常人还要长。

由此就验证了一个理论,任何人想要成事,都不能无视规律跳过周期跨越式发展。想要有所成就,不仅要早早出发,而且要咬牙坚持,能够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和煎熬,如此才能获得超越众人的能力,进而作出耀眼的成绩。

大家都说新东方能在直播领域大火是因为运气好,资源雄厚,但本质原因还是,人家早就已经很厉害了。看看新东方当年的讲课风格——密集知识点+趣味百科+幽默段子+鸡汤故事,这不正是其在直播领域出圈的秘籍嘛。

也就是说,在从事教培行业时,新东方就已经将“网红”基因刻进了企业文化中,只是当时的他们根本预料不到他们在教育领域总结出的定式能复制到直播领域而已。

厉害的人早就已经很厉害了,任何人出圈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就说董宇辉,人家在上学时候就已经具备强烈的共情能力,能够在讲玄奘取经的典故时将外国人感动得是一塌糊涂。在新东方的无数次讲课和外出演讲更是训练了其强大的表达能力。

在直播间,他只是将此前的经验进行再复制而已。

这个世界上,底层的逻辑永远不变,最多只是换个场景,换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还有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口才好的人,哪个不是笨鸟,早早就飞入森林训练自己的生存能力?

罗振宇如果不是早期主持积累的经验,他也不能在新媒体时代吃到这波红利呀。在入局新媒体之前,人家早就已经很厉害了,在新媒体创业,只不过是经验的再复制而已。

还有小米能在新能源车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入场还能续写神话的事,其实不是雷军有多神,而是小米在造手机时已经具备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没有做手机时在制造业积累的经验,小米即使有资金优势,也很难在汽车领域继续创造奇迹。

只能说,他们早就已经很厉害了。

人生,只需成功一次,剩下的路都只是经验的再复制。

包括刘邦、朱元璋这样的猛人,他们都不是突然厉害的,而是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某种异于常人的特质,后来只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将相关特质进一步放大而已。

所以,任何人想要成事,都要尊重周期,尽早出发,以时间为杠杆打磨自己,然后才有爆发的可能。

勉之!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1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