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一个问题?
譬如同样是60升油箱,燃油车跑个五六百公里,基本就不行了;但插混车呢,往往能跑个1000多公里的样子….明明都是烧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背后的原因在哪?今天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有趣的问题!
提到这件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么比,一点都不公平!”毕竟,插混车的60升油里,其实还藏着一块电池的功劳。像比亚迪秦PLUS,它配了13-26度电的电池,续航自然更有底气。听上去很合理。但问题是,这块电池真的能让续航,拉开这么大差距吗?说白了,特斯拉那么强的电控,百公里也需要10度电左右。如果用这块电池跑个100来公里,然后油箱续航再接力,整体续航顶多比油车多个百公里。可插混车却能直接翻倍,跑到一千多公里——这中间的差距,怎么看都不像是电池能扛下来的。所以,真正的原因,绝不是在这里!
那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藏在“能量利用效率”上。听着或许很费解,因为不都是内燃机烧油吗?怎么会存在能量效率的差异?但这么思考,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表面上看,燃烧效率“大致相同”,但从实际的使用中对比,就千差万别了。以普通燃油车为例,发动机在工作时,转速是跟着你的油门去变化的。说白了,根据你的速度不同,变速箱会自动调整:比如低速行驶时,转速低,效率不足;高速超车时,又需要高转速来拉扯动力…
总之,油车就是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只在某个区间段内,燃油效率才最高。但现实路况上能满足这个条件吗?无疑很难!所以,60升油也就跑个五六百公里——大多数能量直接被浪费掉了!
但插混车就不一样了,它的设计逻辑做好了“高效分工”,能量利用率自然高了很多。譬如在低速行驶、起步这些耗油场景,完全可以不需要发动机参与,用电就行了。等到速度上来以后,发动机才会介入,提供更多的动力。更妙的是,这种介入是智能化控制的:等红灯或者低速行驶时,发动机完全不参与;达到最佳区间时,又可能电池不参与;等到速度超快时,还可以加入电量辅助动力,让发动机继续维持最佳区间。这样一来,它不会像燃油车那样“乱花钱”了——每一滴油都能用在刀刃上,自然就跑得远了很多!
更值得一提的时,这个设计还带上“动能回收”系统,那就更妙了!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就是,燃油系统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可储存的。你这会产生了1万焦耳的热能,用不掉就只能浪费掉——这也是为什么油车在怠速状态,特别费油的原因。但加入“动能回收”后,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有额外的动能,系统完全可以在“需要减速”时,将其回收成电量,存储起来。别小瞧这点,拿朋友的电车来说:五一期间行驶了3420公里,消耗了593.8度电,其中有206.2度电,是靠动能回收省下来的——这相当于节约了35%的能量消耗!也就是说一辆平均能耗8升的车,理论情况下,只要多出个动能回收,就能将能耗控制在5.2升的样子。
以电动矿卡为例,那就更夸张了。因为他们上山时是空载,基本不怎么耗电;下山时时满载,会携带数十吨的货物…考虑到这个重量差,下坡时产生能量非常大——仅靠“动能回收”系统,下山可能就能充满电了...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却是动能回收技术,在特殊场景下的极致应用。
诚然,我们日常用车不像矿卡那样工况极端,但道理是相通的。因为插混车在城市里跑,动不动就要刹车、减速、起步。如果没有动能回收,这些能量都会白白浪费…但有了这玩意,这些被回收的能量,自然就变成剩下的油钱了。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发动机高效区间设计——插混车的设计,简直是把“省钱”刻进了骨子里。于是,就有了开头我们提到的差异性!
总而言之,插混车能跑得远,真不是靠那块电池单打独斗。而是发动机、电机和动能回收的一场“团队赛”…它用的是“花小钱办大事”的逻辑——理解了这点,就知道为什么能跑这么远了!
混动就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代表。买之前心想再也不怕没电了,大不了用油。买后还是到处找充电桩,毕竟油钱贵。早知道买个纯电不想吗,还省了发动机的保养。
谁告诉你5.600公里的[笑着哭]
动能回收,电表倒转[笑着哭]
都是扯淡,持续高速120跑跑试试,还上千,我满油满电,高速还充了半个小时电,也就七百多点,七百五都上不去
一千算啥,自行车不用油可跑上万
260的油钱高速跑600公里没问题
我怎么听人说,续航长是因为混动60升油升太大了。下坡动能回收是上坡时堆上去的[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