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核心能力——推理: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尔启看育儿 2024-09-19 04:26:52

这三方面是:类比、归纳、演绎。

1 类比

类比就是观察一种现象,然后把方法和规律转移到另一种现象上。

比如在课堂上学到了加法

能够类比到生活情景中,知道什么时候该做加法。

好多孩子就是不会类比,才成绩很差。

他们在课堂上学得会,在课下却不会做题。

可以让让孩子观察对比两个事物的相同与不同,

最终看看能不能将二者对应起来。

比如,课本上是拉人,拉来一车又一车用加法。

练习题上是摘苹果,摘了一筐又一筐。

不同的是人和苹果,

相同的是都在增加,

当然也可以用加法解决。

你看,这样就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无论多么深的概念,都是这么迁移的,核心就是观察异同、尝试对应。

2 归纳

归纳相对类比来说是更难一些的能力

孩子要看很多现象,来总结规律。

方法很简单

其实还是要观察相同和不同,提炼出共性——也就是规律。

这里的难点是小孩子通常都是具象思维,

让他们从一堆数字、一堆公式里抽象出规律,不容易。

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工具,用实物。

比如我孩子学大数的时候,

面对很多位的大数,做题时脑子就倒腾不过来。

我就让她使用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摆弄,她很快就能发现规律了。

有些孩子在脑子里不会心算,

当实物摆出来,他们很快就能发现规律了。

等到10岁以后,抽象思维才快速发展。

小孩子才能利用抽象的数字来归纳。

然而,即便到这个时候,实物依然很有必要——不要高看人类大脑。

3 演绎

福尔摩斯就很会演绎推理。

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最经常用到的能力也是演绎推理——

我们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未知答案。

演绎推理其实有个门槛,那就是知识储备。

当你的知识储备足的时候,就很快能根据信息推理出答案。

比如一道初二几何题,

平行线都有什么性质,平行的推论都有哪些,

你全不知道,那怎么能做出来呢?你靠什么来推理?

除非你是天才。

所以,重视知识积累,学数学重视课本概念的熟练程度是必须的。

这也是很多数学教育家强调的一个点。

另外还要引导孩子多思考,多推理。

脑子越用越强,不然遇到题目就叫妈,大脑就懒惰了。

真正需要动脑子的时候,孩子脑子也转不动。

其实陪孩子写作业,并不是一个帮助孩子的好方法。

这样的话,家长总是坐在孩子身边

孩子一有问题就问,就形成不了自己的思考

不如就让孩子把难题先放着,到最后再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看过难题了,便会在后台思索。

说不定到最后自己就能做出来。

另外孩子到最后再处理难题,

到最后还可以再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再问家长。

这就有一个动脑的过程,有一个自己推理的过程。

自己从已知推到未知,有一个完整的思考流程,

大脑回路就跑通了,这对孩子学数学很关键。

总是依赖别人,那永远学不会演绎推理。

也就等于说学不会解决难题。

实在想不出来,我们再告诉孩子。

但注意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而是给孩子演示推理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有个大致章程。

第一,总是从未知出发的;

看看未知数是什么,

思考一下以往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题目。

第二,有遇到——上次是怎么做的,这次能不能模仿?第三,没有遇到过——

要求出未知数,我们都需要什么条件。

第四,盘点一下条件;

看看已经有的条件能不能得到未知数,或者间接得到未知数?

第五,能——制定解题计划,开始解题。第六,不能——退一步,推出能够推出未知数的条件——

是的,有时候你需要转好几个弯。

第七,记住:

要拿着题目中给的条件,

建立它们跟未知数的间接或者直接连接。

不停地利用你的知识去试、去推理。

最终你有一条通路,然后你整理一下,解题成功。

就按这样的步骤,你说也好,演示也好。

总之:

让孩子知道思考的路径,下次他们就能试着自己推理了。

好,这就是今天的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