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小国——长(子)国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7-09 07:32:49

长国,曾是商朝的重要盟国,故址在今山西长子县一带,商朝时期长国部分族人曾东迁与南迁。

商末周初,周王将投周的商朝大臣辛甲封于长子,是为长子国。其后长子国灭亡于赤狄,赤狄中有一支名为嫂瞒,因个头高大,又称长狄。

“长”字衍变如图,为须长、发长之意。上古时代部落首领通常头戴长羽帽,以视酋长之标志及权威,且地位越高,饰品越夸张。

不过“长”部落取“长”为部落名,可能不是部落首领夸张的头鉓,而是整个部落的人身躯都高过“一般”人,故被人取名为“长”。

商周时期的长国

商朝时期,长国为商的重要盟友,与商朝关系极好。

商朝关于长国的卜辞较多,如长国向商王进献乌龟。

“其侑长子,惠龟至,王受佑。”,“……其有长子,惠龟至,王受又(佑)”

乌龟这种生物,必定出现在温暖的南方,即使是商朝时期的气温比现在高,现山西长子县一带也不可能出现乌龟。

所以此长国应该是南迁后的长国。至于长国何时迁移的,未知,不过有一支应当在现湖北黄陂一带。

另外,长国还向商朝报告东方等国的情况,如商朝敌对的方国盂,马、大、沚、趡等方国。

除此之外,商朝卜辞中还出现商王问上天长国灾祸情况,如“长其有祸”、“贞;长其丧”等等。

到西周初期,长投降周朝,《史记》载“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周取代商后,将辛甲封到长地,继续统治原封地人民,仍称长国。西周为巩固边疆,与异族联姻,其中就包括长国。

如1954年出土于西安的“长甶盉”,其上有一段铭文;

隹(唯)三月初吉丁亥,穆王才二(在下)淢□,穆王□豊(飨醴),即丼白(伯)、大(太)祝射,穆穆王蔑长甶(以)逨即丼白(伯),丼白(伯)氏□(是夤)不奸,长甶蔑历,□(敢)对□(扬)天子不(丕)□休,用肈乍□(作尊)彝。

大意是;长国国君长甶参加周穆王举行的燕礼,与为邢伯举行的大射礼。周穆王鼓励长甶与刑伯比射箭。长甶为此作青铜器纪念这件事。

这里的“丼”指的是邢国的次支,邢国主支为邢国国君,其次支在周朝作官,为与“邢”区别,特意用“丼”字。

而长甶能参加周王的燕射礼,并与丼伯比射,大概率长甶也在周朝为官,才有机会参加大射礼。

除“长甶盉”外,还有“长汤伯达匝”、“长子沫臣簋”等器物,长汤伯达与长子沫臣也可能是长国后世国君。

另外就是湖北黄陂出土的青铜器名为“长子狗”,腹内器壁上有“长子狗乍乙尊彝”铭文。长国国君名狗,同期出土的还有“公大史作姬宝尊彝”,长子狗极可能是姬璞(公大史之女)的丈夫。

不过“长子狗”器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即说明湖北黄陂的长国早在周朝之前已迁移过来。

进入战国后,再不见长国器,可能长国在春秋时代已被灭亡。

考虑到春秋时代的“狄患”,灭亡长国或者说兼并长国的可能是赤狄。

历史上的北狄分二种——赤狄与白狄,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长狄。后经专家修定,将长狄并入赤狄,为赤狄六个大部族之一的嫂瞒。

长狄名号是因为嫂瞒族中的几位首领个子长大而得之。

如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年嫂瞒侵齐,遂伐我。叔孙得臣败狄于毓,获长狄侨如。后人解释“侨如,嫂瞒国之君,盖长三丈。”

再之后还有侨如的几个兄弟,即长狄的首领,荣如、简如、焚如,其意这些首领也如侨如一样,为个子高大之人。

鲁宣公二年前607年,嫂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

鲁宣公十五年前694年,晋之灭潞,获侨如之弟焚如。嫂瞒(长狄)由是遂亡。

4 阅读: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