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色魔贝利亚:对女性痴迷病态,相中就当街带走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1-20 04:19:34
前言

1953年6月,斯大林逝世还不到四个月,苏联的国家二号人物——内务部长贝利亚突然遭到逮捕。

本以为是一场政局变化中的政治斗争,但贝利亚的倒台却引起无数苏联民众拍案叫好。

原来这位内务部长,不过是个道貌岸然的大色魔罢了!不仅敢光天化日之下掳走年轻姑娘,私生活更是荒淫无度。

如此放肆的魔头,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的?

贝利亚

1

贝利亚出身寒微,但却年少得志,在32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格鲁吉亚党中央第一书记,成为一把手领导。

能够做到这个位置是很多没有身份、背景人士想都不敢想的,但贝利亚不仅做到了,他甚至还有更为远大的目标。

1946年,贝利亚升任联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控制国家保安机关的核心人物之一,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巨大的飞跃,和他的心狠手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在此期间,贝利亚玩弄职权、残害忠良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可为何他的丑事不仅没有被揭发,甚至还在官场上平步青云?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贝利亚犀利的“眼光”了。

1933年,斯大林在度假时突然遭遇袭击,事发突然,在场众人一脸惊愕,但此时作为陪同官员兼秘密警察的贝利亚却丝毫不慌,反而感觉等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挡在斯大林身前,众人从慌乱中回过神来,而斯大林也从此次暗杀行动中得以脱身。

从那时开始,这位年轻人就已经给斯大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斯大林问起了贝利亚负责的高加索地区时,得到的答案更是万般惊喜。

贝利亚主政高加索地区时,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瞩目成就。

不仅推动重要能源行业——煤炭工业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甚至还首次在里海大陆架上钻井,让石油的开采速度得到了巨大提升。

当贝利亚听说斯大林对自己很感兴趣之后,他十分欣慰,看来当初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斯大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面对斯大林抛来的橄榄枝,贝利亚也进行了“拍马屁”式的回应。

当《外高加索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历史》一书在贝利亚的手中应运而生后,似乎外高加索在革命中的作用,全部都是斯大林一个人的功劳。

除此之外,他还在斯大林的家乡修建了斯大林博物馆,尤其是格鲁吉亚地区,许多为斯大林建成的疗养院一座又一座拔地而起!

或许斯大林对苏联曾经大规模的镇压活动也暗自忏悔过,毕竟这一系列的镇压活动已经对他的统治产生了威胁。

但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始终认为镇压活动虽有些剑走偏锋的味道,但最终的目的仍旧是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罪恶阴谋,从本质上来讲,这场运动是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正义之举。

就是这种想法的产生,让贝利亚不仅没能及时迎来应有的审判,甚至还强化了他的权力,甚至摇身一变成为斯大林亲自钦封的功勋。

贝利亚

2

1938年11月25日,贝利亚接任内务人民委员会主席。

如今他已经从原本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为如今斯大林眼中的红人。

当时苏联政治体系内部存在着复杂混乱的政治斗争,当察觉斯大林萌生推进大清洗运动后,贝利亚心领神会。

他暗暗下定决心,此次大清洗行动不仅能进一步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与信任,还能够巩固自己在苏联政治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将矛头直指异己分子和潜在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政治生活或许会更加顺利!

首先受难的是叶若夫及其亲信,贝利亚一句“滥用职权、制造冤假错案”的指控,让叶若夫顿感大事不妙,在重重包围面前,不仅自己插翅难飞,就连亲人都要受到牵连。

不出所料,在叶若夫入狱不久后,亲信也都陆陆续续被送入牢狱,而叶若夫最终被处以极刑。

尼古拉·叶若夫

整个大清洗过程,贝利亚的手段极其残忍,暴力逼供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甚至为了清除异己,还编造罪名,伪造证据,妥妥是近代版的“莫须有冤案”!

异己高官未能幸免,但在这场运动中,贝利亚竟将双手伸向了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

大量的老百姓因为各种各样的罪名被送进监狱,不知道多少个家庭惨遭分散,不知道多少个冤案横空出世,让群众叫苦不迭。

贝利亚的行为在民间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可他仍旧我行我素。

1940年,贝利亚向斯大林让提交了一份报告,就苏联关押的波兰军官一事就可能性详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执行枪决。

在卡廷森林、特维尔以及哈尔科夫等地区,超过2万多人遇害,再一次将波兰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推至风口浪尖。

3

倘若仅仅是手腕强硬,或许贝利亚的口碑还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具有争议性,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他那不端的品行。

这位高官对妙龄少女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近乎癫狂的地步。

他那看似金碧辉煌的别墅,实际上却是一个沾满罪恶的窝点,街上的良家妇女成为贝利亚的目标,只要能入得了“法眼”,统统“收入囊中”。

斯大林的离世是贝利亚走向没落的关键原因,然而自己做下的丑事引起的公愤,才是最终的催命符。

倘若贝利亚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便赫鲁晓夫等人有意扳倒,也只能望而兴叹。

在斯大林去世前夕,贝利亚就已经开始布局,在他的不断运作下,一套新中央领导班子横空出世。

通过与马林科夫事先达成默契,二人在中央主席团常委会议上相互提名,贝利亚一举成为内务部长,为接下来镇压和清洗异己打下了基础。

之后贝利亚的权力无限膨胀,不仅坐稳了内务部长的位置,甚至还是党中央何苏联政府中的二号人物。

虽然当时马林科夫作为“一号人物”,但生性软弱的他相较于贝利亚明显没有作为领导人的强大气场,更缺乏掌管国家大权的意志和能力。

在贝利亚眼中,在自己之上的马林科夫反倒沦为一枚棋子。

虽然斯大林是贝利亚的靠山,但发展到后期,贝利亚愈发目中无人,甚至斯大林逝世这件事,贝利亚反而认为是能大显身手的契机。

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开始毫不避讳地批判斯大林生前的所作所为。

原本同乡的领导、老大哥如今成为“暴君”,甚至贝利亚还向中央委员们述说着斯大林各种滥用职权、暴虐专横的故事。

贝利亚的目中无人,也在不断暗示他悲惨的下场。

在他眼中“人畜无害”的马林科夫,实际上已经同赫鲁晓夫达成一致,成为推倒贝利亚的主谋。

在争取到所有主席团委员后,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和莫洛托夫4人一起研究了清除贝利亚的具体方式和时机,除去他们4人外,其他主席团委员对这个计划一概不知。

6月26日中午举行“研究军事演习”的会议,贝利亚自信出席,殊不知危险已经悄然接近。

赫鲁晓夫率先发难,劈头盖脸地给贝利亚扣了一堆帽子:首先贝利亚曾经给参与过英美间谍组织的活动那个,除此之外,在斯大林逝世后他还违反原则干预地方事务,甚至挑拨各加盟共和国同中央之间的敌对关系……

一时间贝利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一个混进党内的投机钻营的野心家,赫鲁晓夫的一番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大部分也都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即便贝利亚高呼“我上当了”,可他还是未能逃脱天罗地网。

结语

12月17日 《真理报》和《消息报》公布了苏联最高检察署关于贝利亚案件的侦讯报告,法庭判处贝利亚等7人“极刑”——执行枪决。

贝利亚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1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