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古人名字的字代表着别称,按照古时的礼仪,自称时用名,称别人的时候用字,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在人际关系交往当中,对同辈长辈不能只念字不念名,不然会认为是不敬、是冒犯。
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解释则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再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相近。
不避讳的“字”
在古代,起名字是非常讲究避讳长者的。也就是说,儿子名字中不能有父亲的名字中的字,晚辈名字中不能出现长辈名字中的字。可是有一个人却偏偏不吃这套,反其行而为之。
这个人就是王羲之。大书法家王羲之,非要在每个儿子的名字中加上一个“之”。除了同是书法家的儿子王献之,另外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中也都有一个“之”字: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
其实不仅仅是王羲之这样,他们家族都喜欢这样。来看他们家族的名字:王颐之、王建之、王闽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王翘之、王宴之、王崐之、王陋之、王冲之、王允之、王范之、王肇之、王慧之、王仲之、王承之、王茂之、王和之、王随之、王羡之、王韶之、王弘之、王镇之、王裕之等人,名字中都有个“之”。
“之”在名中,是代表其宗教信仰,这与佛教徒以“释”、“法”、“昙”用在名字中相类似。也就是说,“之”用在名字中,只是代表宗教信仰,代表这个人是天师道信徒。王羲之家族那么多名字里带个“之”字的人,就比较好理解了,他们家应该都是“天师道”教徒。“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为道教早期流派之一。既然“之”字并非真名,只是代表一个信仰,当然就不用避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