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是:蝉是因为居住在高树上,所以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借助了秋风的力量。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蝉》。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
全诗在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和食性。其中“垂緌”暗示了显宦的身份,而“清客”与“垂緌”是互不相容的。但诗人却把它们统一在蝉的形象中。为三、四句做铺垫。次句则生动地描写了蝉的声音传播。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出议论,表示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凭借外力,自身的学问就能声名远扬。突出人格之美,强调人格力量。在此诗中,诗人抓住了蝉的意味特征,找到了人与物之间的契合点。《蝉》这首诗中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虞世南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其书法刚柔并重,